“我一辈子都喜欢古老的东西,古老的中国有很多古老的文化和事物,不断地传承发展,我真的很爱中国。”贾和普回首第25次蜀道之行,发自肺腑地说。 三月,春和景明,是赴约的好季节。今年3月,八旬美国友人“蜀道候鸟”贾和普再次翩跹而至,在广元开启第25次蜀道之行。 这一次,她和往常一样,与昔日好友重逢,考察蜀道遗址遗存,在古老、高贵、美丽的蜀道上感受千年历史温度。 这一次,她打开了新视野,在广元这座拥有众多
2025-04-07 10:23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清明前的一天,天还未亮透,陶宗勤就早早起床。他先是来到苏洵墓旁,认真挑选了几枝松枝剪下,仔细地绑扎打包好。随后,他回到家中,将早前几天就准备好的腊肉、耙耙柑、春笋等装进背包,又小心地装上从老翁井打来的水和墓旁的土放进竹篮后,踏上了去往河南郏县的路。 这次,他带上这么多礼物,只为去看一个人,那便是苏东坡。 陶宗勤带着家乡的礼物,踏上前往河南郏县的路。苏星宇摄。
2025-04-07 10:23
封面新闻绵阳科技城,千年蜀地,暗藏一座“空天江湖”。4月3日,江湖风云再起——各大门派携绝世神兵破关而出!一卷《空天秘典》,揭晓绵阳至强战力! 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媛媛化身绵阳科技城“情报掌门人”,带各位少侠一探《空天秘典》。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这里是中国(绵阳)科技城“四新”发布航空航天领域专场。“四新”是指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新机会。今天的场合,就是为了把绵阳航空航天领域的
2025-04-07 10:22
绵阳市新闻传媒中心近日,四川省科技厅联合10部门印发《关于加快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2025—2030年)》(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未来5年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主要目标、重点方向和推进举措。 《实施方案》提到,到2027年,四川将在未来产业重点领域打造10个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和创新产业集群,进一步优化产业创新生态;到2030年,取得一批颠覆性、引领性技
2025-04-07 10:22
川观新闻4月的凉山,烟苗新绿与冬麦金黄交织。在宁南县骑骡沟镇果木村田野间青麦飘香,村民马三尔和妻子正抢收小麦。 “这些麦子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却是牲口的好饲料。”马三尔边收割边介绍,近年来,他家通过“烟叶+冬小麦”方式,实现“烟粮轮作”“一地双收”。 3月28日,宁南县骑骡沟镇果木村村民正在麦田里收割麦子。 “去年20亩烟虽遇旱但也有7万多元进账,加上青麦喂养的11头猪、2头牛和70多头羊,除去生活
2025-04-07 10:22
凉山州新闻传媒中心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在长江中上游最大、四川唯一的早熟蜜柑基地——资阳市雁江区,27万亩柑橘正经历着一场“甜蜜革命”。行走在春日的橘园,嫩绿的新梢在嫁接刀口迸发生机,“金剪子”在枝头翻飞修整树形,新质生产力正在这片热土蓬勃生长。 从传统蜜柑到明星品种“雁媛”,从经验种植到技术赋能,这个年产46万吨柑橘的“中国早熟蜜柑之乡”正突破传统桎梏,以品种为核、技术为翼、人才为帆,闯出一条产业
2025-04-07 10:22
资阳观察暮春四月,草长莺飞,春和景明。在遂宁高新区各大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内,流水线有条不紊地轰鸣运行,空气里飘散着金属切割的独特气息,呈现出大干快上的火热景象。清晨8点,四川诚亿兴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蔡建军快步走向车间,隔壁四川托璞勒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运输叉车已等在厂区门口,正在进行卸货。“这是过年前我们才发给他们的30余套型材订单,价值10余万元,这个月已经交付完成。” 这样的“牵手”并不是第一次。对双向
2025-04-07 10:16
遂宁观察“孩子谁来带?”这几乎是每一个双职工家庭都会面临的难题。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育政策的调整,如何破解“带娃难”的问题,既让“最柔软群体”得到更优质照护,也让年轻父母给自己松绑,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成都市龙泉驿区紧扣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统筹育幼资源,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支持用人单位办托、社区嵌入式托育等多种发展模式,不断扩大托位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
2025-04-07 10:15
龙泉驿区融媒中心在四川崇州,每年清明前后,都会举行非遗活动“清明春台会”,当地百姓点亮长达300多米的长龙,开启古镇巡游,祈求五谷丰登、好运连连。清明假期,这里还将举办金牛闹春祈福、川剧变脸等非遗表演,预计吸引大约10万名游客参与体验。
2025-04-07 10:11
央视新闻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央视新闻报道) 清明时节,成都崇州元通古镇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盛大民俗活动——第271届元通清明春台会。这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最引人瞩目的当属800余米的“汇江老龙”巡游,这一承载300余年历史的非遗盛事,不仅再现了《清明上河图》般的市井繁华,更以科技赋能传统,让古老民俗焕发时代新光彩。 “汇江老龙”巡游风俗的形成与元通清明春台会直接相关。据《元通镇志》
2025-04-07 10:10
央视新闻 崇州市融媒体中心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2025-04-07 10:10
天府新视界要说最近的当红“明星”一定非哪吒莫属这不为了大家文明行为的养成哪吒这次直接“以身入境”亲身示范文明人的日常做法一起学起来吧! 文明餐桌 全民健身 文明交通 文明旅游 文明上网 移风易俗 诚信建设 文明人的养成重在方方面面的细节让我们跟着哪吒一起从细微处 久久为功以身践行文明新风尚!
2025-04-07 10:08
文明一号一棵“孤独的树”,险遭流量带来的杀身之祸。近日,网友发现,安徽池州网红打卡点“孤独的树”差点被农户砍掉,原因疑是农户的庄稼被前去打卡的游客踩踏。流量时代,一棵树带火一个村,看似是文旅富农好开端,现实却让人直摇头:网友心疼“孤独的树”,农户心疼田里的麦。莫怪农户视野窄。其实,一棵树映照的是文旅产业和传统农业产业的现实矛盾点。可以说,一棵树的命运,牵动着乡村文旅健康发展的时代命运。“孤独的树”,也需要
2025-04-07 10:05
天府新视界“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又是一年清明日,明朗洁净春正好。草木蔓发,百花共芬,吐故纳新,清明,于中国人是独特的存在。这一天,我们亲近自然,在广袤天地俯仰人生,洞察生命哲学;在绵延的思念里,追思慎远。一脉春泥护英魂,从家悼到国祭,清明突破传统边界,唤醒着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在同溯文明根脉、重述英烈史诗的“时间坐标”里,共塑精神家园。 何为清明?《岁时百问》如是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
2025-04-07 10:04
天府新视界1904年11月25日,成都正通顺街一处深宅大院里传来的啼哭声宣告了男孩李尧棠的诞生。这个取自《诗经》中《召南·甘棠》篇的名字,为他一生悄然埋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 从正通顺街的深宅大院到位于龙泉驿的巴金文学院,成都这座城市以独特的方式保存着作家的精神DNA。当西南剧院的幕布徐徐拉开,一场场戏剧演出的舞台下面,正是巴金故居的原址。这座四进三重的川西宅院,曾以照壁上的“长宜子孙”训诫着世代子孙,又
2025-04-07 10:04
天府新视界一千多年前,清明节头号“代言人”杜牧给清明节“定调”为“雨纷纷”,再加上这又是一个寄托哀思的节日,曾引发清明节期间是否可以互祝“清明节快乐”的大讨论。 清明不仅仅是“乡愁”,在融汇了上巳节、寒食节等习俗后,清明也成了对于美好生活的一场“终极思考”。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价值独显。在二十四节气中,它排行“老五”,能指导农人“种瓜点豆”;又是中国四大节日之一,与传统佳节
2025-04-07 10:04
天府新视界位于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王坪村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长眠着2.5万余名烈士 陵园牌坊前,一块宽20多米、高近10米状若“山”字的天然巨石巍然矗立,被当地群众唤作“江山石” 江山万里,巨石作证。长眠在此的无名烈士,你们是谁?你们是我们的亲人,你们是人民,你们就是江山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革命战争年代,民心是永远的“根据地”;新中
2025-04-07 10:03
新华每日电讯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四川出台21条政策措施 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一、制定背景 2024年9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16条”),出台阶段性稳增长政策,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由于“16条”大部分政策将于今年3月底到期。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经济工作的决策部
2025-04-07 10:00
四川省人民政府清明节森林防火倡议书清明将至,慎终追远、缅怀先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焚香烧纸、燃放爆竹等传统祭祀行为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威胁生态安全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守护绿水青山,共建平安清明,我们向您发出如下倡议: 一、严守防火红线,筑牢法治屏障。“星火借风势,顷刻焚千山”,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处置救助极为困难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请大家严格遵守森林防火令,
2025-04-07 09:55
蒸笼里升起的青团白雾、山路口广播响起的文明祭祀宣传语、烈士陵园里静静绽放的雏菊。2025年的清明节,传统在传承中焕新,哀思在文明中沉淀。【烟火青团里的寒食记忆】在自流井区群光村的老槐树下,青石板搭起的案板前围满了人。艾草汁与糯米粉充分交融,志愿者正演示着“黄金配比”的奥秘。“寒食禁火时,古人用青蓬汁染米,这便是青团的由来。” 随着讲解声,面团在村民掌心逐渐丰润。嬢嬢们一手执着木勺,一手翻动着柴火土
2025-04-07 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