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区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活动团会议,与会人员热烈讨论志勇书记讲话精神和各项工作报告,围绕全区“十四五”规划和2021年开好局、起好步建言献策。
委员们一致表示,志勇书记的讲话诚挚恳切,高度赞扬了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深厚情怀,对进一步做好政协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明确要求,大家深感振奋、备受鼓舞。委员们表示,过往的成就催人奋进,高擎的蓝图鼓舞人心,作为委员将更加专注发展、专心民生、专力履职。
讨论中,与会人员争先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金点子”。
委员同志们一如继往关注文化发展课题
曹 念:
一是进一步强化对文史资料“以史为鉴,服务发展”作用的认同,持之以恒地开展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充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力量;二是加快推动自流井区老街的各项文化项目建设落地,将自流井老城塑造为全市的文化中心;三是在推动老城复兴、陆港中兴、乡村振兴的全过程各方面,都要以文化内涵撬动文旅的结合点、着力点,实现文商旅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杨 源:
对文化设施的命名要更加审慎,应尽最大可能贴近本土特色、弘扬本土文化、凸显本土品牌,避免舍本逐末、失去乡愁记忆。
周弋寒:
自贡有很好的文化艺术体育底蕴,以前的名人才人不少,但近年逐渐式微。自流井作为首善之区,应当扭转重经济轻文化的发展观念,推进文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用文化品牌更加彰显自贡力量,提升城市形象。
沈成林:
一是将剪纸等“小三绝”艺术纳入我区“非遗进校园”“非遗下基层”的活动版图;二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的扶持发展,积极组织推动“小三绝”等民间活态传承艺术的“非遗”申报。
余 庆:
在打造灯文化街区时,应当扭转就灯展灯的理念,将更多功夫下在顶层设计上,合理运用地形、园林、建筑烘托,让“灯城”同时拥有“灯”的色彩和“城”的味道。
李小华:
高度关注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要留住最自贡、最自流井的文化印记,具现出最清晰、最具体的文化符号。以彩灯公园的后续发展为例,可以通过小型精品灯会的形式,保留市民对自贡灯会的最原始回忆。
委员同志们始终关注经济发展这一焦点
吴雄飞:
谈几点发展方面的建议。一是自流井经过多年艰辛奋斗,产业转型基础基本奠定,下一阶段发展的着力点,可以更多放在培塑支柱产业、培育标杆企业上来,真正推进“产业自流井”走实走深。二是企业成长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区域内的不少中小微企业兼具灵活性与成长性,但在如何借助发展机遇、合理运用政策资源方面还欠缺经验,政府部门的引导、帮助就显得十分必要重要。三是推动老城复兴,基础设施是关键,但不能就基建谈基建。可结合盐、龙、灯、食相关文商旅产业促进,规划打造公园城区,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再造,把全市目光重新吸引回来、人气商气重新吸纳回来。四是高质量建设“三区一地”,创新是驱动力也是生产力,人才是劳动力更是发展力,应更加重视并加大创新投入、人才支撑,推动发展更可持续、更有效率。黄立容:要瞄准一个市场、锚定一个产业、绘就一张蓝图,发展扶持起自己的支柱产业和企业,从根本上解决自流井缺少主导产业、品牌产品的问题;二是充分运用老城的乡愁记忆、乡愁韵味,打造好后灯会时代的老城经济圈,持续焕活新的经济增点。彭宏虓:自流井正处于产业转型之中,面临相当大的财政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应着眼更好破解创税创收难题,逐步缓解财力薄弱、支撑乏力的困境。同时,着眼长远,在“十四五”规则中,应更加明确发展国际贸易的努力方向、工作举措,为国际陆港建设定向引航。
吴德华、阳开富:
一是因地制宜抓好招商引资,严格准入原则,加强招商引资政策、人才扶持,做好企业后续管理服务;二是加强本地中小企业在资金和服务上的关心扶持。
陈蕾宇:
建议在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以联合检查等形式进一步改进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协力企业更好应对难关。
林茂明:
一是紧密结合成渝经济圈发展策略,在培育特色产业方面下功夫,加强特色产业政策倾斜;二是加大特色企业、科研人才引进力度。
赵 虹、王 婷:
进一步加强对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监管,全面清理债务债权情况,通过竞聘等形式提升管理、财务、运营等重要岗位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公司运行,提升运作效率。
丁小桃、万桂英:
更加审慎稳妥地采用拆旧建新的经济驱动模式,将更多力量用到做好手中事、眼前事上,将更多关注放到扶持本土企业发展壮大上。通过营造更为良好的营商环境,让项目尽快落地、真正见效,逐步降低政府债务杠杆风险。
刘远亮:
自流井的文旅资源本身具有“亲民”属性,发展文旅经济只靠“有资源”是不够的,更需要“借势”,在营销上下功夫。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推动盐帮菜、棋牌等市民文化赛事化、区域化乃至国际化,增加线上曝光提“流量”,促进线下市场增“客源”,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时增加可玩度。
李庆余:
非常关注制造业发展。建议对区内具有良好成长潜力的制造企业给予更大发展空间支持,合理运用“政策之手”促推关联制造业聚集、蓄势、壮大。同时,更加重视企业人才建设,把各类性质、各种规模市场主体企业员工总体纳入全区人才队伍建设,在优秀人才评选、奖励表彰、技能培训等方面一视同仁,帮助各类在区企业单位更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肖自彬:
清洁能源是能源建设的趋势与热点。建议政府层面加大“助攻”,协力区内相关企业积极争取清洁能源产业项目,促推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
王文君:
企业发展除了靠自身,各方面的帮助助力同样重要。建议建立更为畅通、更加有效的政企交流机制,搭建更多更广的协作平台,让政府更能随时听到企业声音,企业能够及时跟进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更好服务区域发展,双向发力共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罗 亮:
城市规划对发展空间、资源调配、产业协调影响深远,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动一下影响多年”,应尽量规避随意规划、多头规划、反复规划等问题,保证规划及其实施的严肃性。另外,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核心还是在于“人”,只有真正把原住民与返乡下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乡村振兴才能更有活力。
陈大德:
对于自贡国际无水港的建设,突出问题是铁路运载专用路线少,运输周转效率低下,铁路吞吐量给无水港的建设拖后腿,建议增加铁路自贡站的运输上下货专用线路,增大铁路运输效力和吞吐量,将国际无水港做大做好。
伍 刚:
通过历史文化、休闲公园和商业项目引流相结合的方法,建设历史文化特色有机体商圈,打造符合现代人需求、非同质化的特色商圈,提升自流井人气商气。
委员同志们持续关注群众呼吁的均衡教育
廖润莉、高宗全、杨登文、宋佳丽:
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的规范管理,坚决纠治违规宣传、违规办学乱象,最大化减轻错误教育理念引发的家长焦虑、师生焦虑,让义务教育回归本原。
胡 佳:
一是对线上教育环境加重学生焦虑的现象引起重视;二是对校内心理健康教师的进入门槛要结合实际、适度放宽,避免引进条件过高导致的引入难、留人难、培养难。
闵 平:
对低龄段学生的接送,像重视家长的“四点半难题”一样重视校方增负问题。应通过合理化的引导和制度设计,尽可能减少家长提前送学行为,降低安全隐患。
邹 敏:
一是加大对老年大学的支持力度,帮助呼吁解决硬件投入不够、师资力量不够等问题。二是发动多方力量,广泛推介义务教师、志愿者教师到老年大学授课。
曾晴婕:
多渠道厚植均衡教育、素质教育理念,把文化艺术、美学教育等摆在更重要位置,探索将本土特色的城市文化、历史文化纳入基础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文化认同。
冯 浩、王 旭:
教育是吸引人、留住人的关键因素。建议在持续擦亮公立教育、民办教育品牌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培训、提升待遇、保障更大成长空间等措施不断形成区域间的比较竞争优势,促推教育质量更好改善。
委员同志们积极回应乡村振兴号召
徐向上:
一是大力发展高效产业、特色产业、精品产业,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二是加强乡土人才培养,畅通人才服务通道;三是充分运用卢德铭故居等红色资源,抓好乡村旅游发展。
李国桥:
强化教育引导、制度设计、管理约束,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农业农村生产全过程,从源头减少农村面源污染、水体污染,达到既治标又治本的目的。
黄永生、汪元奎:
尖山风景区盛装重现,寄托了全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希望。建议持续加大景区内容建设,在延长花期、拓展玩法上下足功夫,努力推动客源市场从市内到市外。同时,进一步加强景区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治理。
委员同志们念念不忘助力社会治理
万桂英:
推动建立公检法一体的综合执法机制,加大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避免“老赖”、农民工欠薪等民生顽疾久拖不决。
邓云霞:
审判检察机关任务重、责任大、压力大,应加强对法检年轻干部的关心关怀,以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使其干有所盼、干有所得。
刘世坤、王润成:
一是健全乡镇卫生院运行机制、人才培养机制,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医疗服务人员业务能力培训,建立激励机制;三是加快推进区医疗集团的建立和运行。
刘 惠:
一是拓宽卫生技术人员进修培训范围和途径,推动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行网上学习,减轻负担;二是增加高中高级职称编制,留住人才编制;三是提升医联体质量,解决好医院“三长一短”问题;四是强化医院内部沟通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减少病人来回跑路,让医联体质更加便民。
编辑:龚紫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