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区
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来
积极推进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建设
持续改善城市面貌和居民居住环境
真正做到了“改”就改到百姓心坎上
“变”就变进群众期待里
社区居民扑面而来的满满幸福感
是老旧小区改造“写”满民意
动员引导居民群众
共筑幸福家园的暖心故事
党建引领
老旧小区改造“红星闪闪”
作为老旧小区占比在全市最大的自流井区,一组数据可管中窥豹:全区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共99个,涉及居民约4.05万户,占全市比重53.29%。自2019启动改造以来,全区将99个老旧小区整合为47个项目,总投资约11.7亿元,计划在“十四五”期内全面完成改造。
如何实施改造?方向是根本,机制是保障。全区探索推行发动群众在先、完善自治机制在先、加强党的建设在先。以高位谋划,定向领航。
自流井老旧小区改造坚持“先自治再改造”模式,改造前充分听取群众意愿,改造中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改造后有效引导群众自治,着力构建“共谋、共建、共享、共治”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在国家住建部示范项目、省级示范点磨子井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通过院落居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院落自管委员会,辖区全部7个院落(三线之家、塘素新苑、75号院落、康馨家园、幸福苑、东锅里、珍珠苑)成立了党支部和自管委员会,基本实现党组织负责人和自管委负责人“一肩挑”,并成立老旧小区改造自改委员会,指导各院落开展老旧小区改造。
改造前,充分发挥党员带头和自管委作用,多次通过会议、活动、微信群等进行政策宣传,并就改造方案反复征求居民群众意见,召开讨论会20余次,收集群众意见200余条,解决群众诉求50余件,得到了居民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支持。改造中,施工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群众改造积极性不断提高,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逐步实现。“小区现在环境越来越好,要好好维护才行!”磨子井居民坦言,老旧小区改造激发了广大居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让居民真正成为了小区的主人。
郭家坳街道在老旧小区改造党建引领方面,全面推行“支部建在院落(小区)上”,以清心园小区改造项目为启发,探索出“一心、两翼、三主、四共”的老旧小区改造新模式。街道建立小区党支部,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做好群众动员、资金协调、施工监督、后期管养等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业主主动配合,违建带头自拆、资金带头缴纳、矛盾带头协调。
以居民、业委会为“两翼”,改造工作过程中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建立党支部主导、居民主体、业委会主办的“三主”体制,对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居民矛盾和实际困难予以处理;有效解决了违章搭建停车棚、乱牵挂晾晒、生活垃圾清运等问题。街道还探索遇事共议、办法共想、措施共定、质量共管的“四共”自治措施,努力推动由“治理”向“自治”的良性过渡。自该项措施实施以来,小区居民主动缴纳卫生费收取率达到97%。
对接诉求
美了面子富了里子
方向既定,如何让小区改造工程成为群众满意工程?自流井区主动对接群众诉求、顺应群众所盼,在工程推进中“写”满民意。让老旧小区改造,成为群众称赞的民心工程。
围绕设施完善、功能完善、品质提升目标,梳理形成了“4623”改造重点:“4”即消防隐患、环境卫生、私搭乱建、房屋隐患四项治理;“6”即弱电系统、雨污分流、道路交通、智慧、安全、停车六项基础改造;“2”即小区治理、服务功能两项配套完善;“3”即公共、街巷、绿化空间三项品质提升。
自全区大规模启动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小区面貌在不断改变。过去坑坑洼洼、湿滑的路面铺上透水青砖,狭窄的梯步拓宽,蜘蛛网电线“收”进地下,美观安全;新建休闲广场、重新规划停车位、增加健身器材和晾晒架等设施,方便居民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实现监控全覆盖,保障居民日常安全问题。
“原来这里(大排梯)中间很窄,都是石梯,两面都是土,下雨湿滑,现在重新修缮加宽梯步,增加扶手、安装地灯,不仅好看,上下也方便,居民们对改造很满意。”磨子井社区居民曾功修说。
围绕文化传承,提升街区、社区活力。坚持“在保护中改造、在改造中培塑”,留住老城文化底蕴和历史记忆。结合小区建筑文化元素,突出点线面相结合,系统实施老城有机更新,以慢行步道、历史街区为线,以小区院落、公共活动中心、城市公园为点,串珠成线,实现城市可品可读可看,有效焕发出老城小区生机活力。如珍珠寺以热闹街巷品味繁华烟火,塘坎上以朗朗书声浸润城市文韵。
磨子井以东锅记忆见证“三线建设”,修建一个文化墙,就是要告诉后代子孙不要忘记老一辈艰苦创业,奋斗拼搏,建设国家的可贵精神。在磨子井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特别打造一间东锅记忆怀旧展示厅,这里过去厂里幼儿园留下的钢琴,卫生院的急救箱,还有不少荣誉证书,老照片,一件件物品展现着当时三线建设难忘的岁月。74岁的东锅退休职工刘春花大妈就在老照片中,看到自己老伴的身影,内心无比高兴充满自豪。
常态长效
小区管理“输血”更“造血”
老旧小区改造实现居民群众居住环境的极大改观,仅仅是改造的第一步。而常态常新的高效管理和体现温度的社会治理,更是体现智慧和创新的不懈探索。
自流井区以完善机制为根本,大力探路管理运行机制与多元化投入机制的有机融合,实现小区改造丛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飞跃。创新旧改运行机制,促进小区血液循环。着力培育小区自我造血功能,新增一批可经营性基础设施,通过物业租赁、停车设施经营等方式,组建社区公司或引进社会组织进行经营管理,形成小区向企业持续输血的“动脉网络”。
目前磨子井、三八路等一批社区均成立自己的物业公司,用以承接经营老旧小区改造后形成的公共服务设施。磨子井和珍珠寺两个老旧片区联合打造“一平台四中心”,形成15分钟生活圈。片区依托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内部慢行步道串联并着力打造公共服务中心,公共文化中心,公共活动中心,邻里交互中心,积极引入社会投资,依靠“智慧社区”实现管理精简高效,服务快速便捷,社会组织积极活跃的目标,预计年收入可达40万。
创新投入机制,拓展改造资金来源。紧抓国家支持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全力做好项目包装和对上争取,先后申报项目51个,获得各类资金支持5.5亿元。积极引导业主自筹,磨子井、清心园小区业主自筹资金达30余万元。同时,大力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如珍珠寺小区停车场拟引入充电桩专营公司投建自营,三八路小区文化活动中心拟引入文化公司合作共建,切实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解决老旧小区改造资金需求。
编辑:龚紫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