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流井区东兴寺街道以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项目为契机,紧盯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民生实事,以党史学习为引领,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新华路社区探索打造“邻里食堂”,破解老年人尤其是高龄、孤寡、独居、空巢等重点群体“做饭难”“吃饭难”等问题,推进社区治理“适老化”。
立足实际聚民意
确定目标精准定位
东兴寺街道新华路社区地处中心老城区,随着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社区居民中老龄人口已占居民总数的30%,独居空巢老人做饭难、就餐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更好的方便老年人就餐,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政府部门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打造“邻里食堂”,主要以堂食+外带+配送的方式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同时辐射社区其他人群,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
精心打造便民生
聚焦两改深挖资源
把两项改革“后半篇”与推动省级试点相结合,深挖街道、社区的闲置政府资源、社会资源,并下沉街道、社区,为社区群众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互助等多种便捷服务。街道、社区利用区住保中心地处塘坎上已征收未拆除的闲置房屋200平米,投资15万元作为食堂阵地,对其进行改造建设,精心规划设计,完善硬件配套打造社区“邻里食堂”。
优化服务暖民心
对接单位协调打造
“邻里食堂”成立之初遇到房屋租用办证、燃气开通等困难,新华路社区积极与包挂单位对接,协商解决相关问题,争取启动资金。通过与包挂单位自流井区区政协对接,由区政协主持召开“有事来协商”暨新华路社区建设“邻里食堂”协商座谈会,召集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燃气公司等一同参加,就相关证照办理、天然气开户及安装、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及后续运营等问题进行商议,由相关部门出面进行沟通协调加快办理进度,积极与共驻共建单位对接。
优惠政策惠民利
引入三方反哺治理
“邻里食堂”打造完成之后将通过社区提供阵地,社会组织直接运营的方式进行后续运作,参照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对外提供就餐服务,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实现高效运营。为体现“邻里食堂”惠民助老的公益属性,兼顾市场化与公益性,通过补助+自费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就餐,以政府和银行双补助的方式,根据老年人月供餐量政府进行每餐2—4元的补助,每年不超过5万元进行补助,建设银行每餐补助3—5元,每人每月最高可享受10餐补助,以远低于市场的价格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让他们享受到优质的餐食。同时社区每月向社会组织收取一定的费用和加强监管约束,既能实现反哺社区治理又能使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编辑:龚紫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