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自流井区始终把学党史抓建设作为自流井区党性教育基地建设的方向,把党性教育基地作为党员干部锤炼党性、陶冶情操的好阵地、好课堂。充分统筹力量、整合资源,加大投入、探索创新,突出“四抓”举措,强力推进党性教育基地建设,为自流井区学党史提供坚强的阵地保障。
抓党建政治引领 完善机制建设
突出区委办党校、管党校、建党校主体责任和政治责任,将党性教育纳入整体工作部署和党的建设总体安排,提出深化实施“党性+能力+学历”培训工程,研究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名师工程实施办法》《精品课评选制度》《主体班培训规则》《党校教师挂职锻炼制度》等,形成更加完善的机制体系。
抓党性基地培育 强化思想建设
把基地阵地建设作为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先手棋”和“硬招牌”,对照“九有”标准,在选址、设计、施工等环节坚持高点定位,逐项实施推进。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建成卢德铭故居(纪念馆)李仲权烈士墓及区委党校等党性教育基地,累计接待省内外各级党员开展培训学习1200余场次,培训党员干部5万余人。
抓红色资源挖掘 赓续红色血脉
积极探索“党校+基地”融合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深度挖掘卢德铭、李仲权等全区红色元素,着力搭建党性教育大课堂,自主开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的信仰解答》《农民教育的先行者——革命烈士李仲权》《井盐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还我河山》等精品课,让红色资源转化为“本土教材”,将时代精神融入党性锻炼,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抓课程持续研发 提升思想传承
致力打造“红色传承、乡村振兴、社会治理、警示教育、生态体验”等党员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和社会实践点,遴选思想政治素质高、讲解能力强的教师和讲解员,组建专门的现场教学接班带班队伍。建立党校教师和专家联系党性教育基地制度,研究教学专题、挖掘基地内涵、编撰培训教材,科学设置“菜单式”课程套餐,形成“红色线路·精品课程·经典案例”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党性教育新平台。
编辑:游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