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部门 镇街 视频 直播 德铭讲堂

千秋伟业强基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90-91))——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2022年05月05日 15:56

0

来源:人民日报

90.如何理解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

  寥廓星空,璀璨河汉。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享一个家园,各国同处一个世界。珍爱和呵护共有家园、实现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是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从我国古代的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到古希腊的奥林匹克精神……一个个对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构想在历史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今天,世界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深入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影响,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建设这样的美好世界,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追求,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发展、繁荣向往的最大公约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指出:“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大潮滚滚向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时代潮流。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闭孤立的状态,更不可能被人为割裂。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世界各国只有顺应历史大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共享繁荣。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经济低迷,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地区冲突频繁发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明显上升,恐怖主义、难民危机、生物安全、气候变化、重大传染病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调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出不穷,人类面临严峻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国家都不能从别国的困难中谋取利益,从他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如果以邻为壑、隔岸观火,别国的威胁迟早会变成自己的挑战。”世界各国只有通力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人类共同家园,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正确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要去做才能成就事业,路要去走才能开辟通途。”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进行努力。比如,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特别是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合作、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帮助挽救了全球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愿望和大国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被多次写入联合国文件,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普遍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是对全球治理的重要贡献。正如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所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我们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条人间正道上携手前行,共同创造更加繁荣美好的世界!

91.为什么说中国绝不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

  近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壮大,国际上有些人开始担心,中国这个“大块头”要怎么走、怎么动,会不会撞到自己,会不会堵了自己的路,会不会占了自己的地盘。也有一些人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别有用心地炮制所谓的“中国威胁论”。那么,中国发展起来后会不会也搞霸权主义、欺负别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国强必霸”不是历史定律,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自身如何发展,中国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中国人民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意志不动摇。

  习言习语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应该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应该相互补台、好戏连台。

  各国关系和利益只能以制度和规则加以协调,不能谁的拳头大就听谁的。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倡导“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深知“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化干戈为玉帛”、“协和万邦”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遭受列强的侵略、凌辱、掠夺达百年以上,但中国人民不是从中学到弱肉强食的强盗逻辑,而是更加坚定了维护和平的决心。正因为有伤痛,才会留下苦难记忆;正因为经历过战争,才懂得更加珍爱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中国发展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我们要接续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我们想不出有任何理由不坚持这条被实践证明是走得通的道路。”

  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什么是当今世界的潮流?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这就是历史规律。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化的世界,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任何国家试图像以往那样称王称霸、唯我独尊已经不可能了,必将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坚决反对。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是走不通的,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内。任何国家都没有包揽国际事务、主宰他国命运、垄断发展优势的权力,更不能在世界上我行我素,搞霸权、霸凌、霸道。

  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倡导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极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高度认可。中国始终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各领域工作,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二大资金贡献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人员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以前是、现在是、以后也将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以前不走、现在不走、以后也绝不走“国强必霸”的路子。

  人类命运休戚与共,永享和平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梦想。中国将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反对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以强凌弱。中国发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决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同时,我们决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任何人不要幻想让中国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不断推动壮大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一道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编辑:龚紫逸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20 www.zljnews.cn 自流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丹桂北大街288号 电话:86-0813-8109460 Email:2169130836@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2 蜀ICP备2020036881号-1 网监备案号:自公网监5103000063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电子邮箱:2169130836@qq.com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10946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