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部门 镇街 视频 直播 德铭讲堂

万山磅礴有主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94-95))——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2022年05月06日 10:45

0

来源:人民日报

94.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这首经毛泽东同志亲自修改的歌曲,伴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唱遍祖国大江南北。一代代中华儿女唱着这同一首歌,迎来新中国,走进新时期,跨入新时代。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进一步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深化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在科学把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基本关系上达到新的高度。

  习言习语

  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古人讲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在当代中国,没有党的领导,这个是做不到的。

  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根本点,绝对不能有丝毫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很多特点和特征,具体反映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各个方面,体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个领域。比如,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等。在这些特点和特征中,党的领导是最重要最本质的特征,其他特点和特征都是由党的领导所决定的,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发展、发挥作用、彰显优势的。

  我们说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党的领导直接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方向和命运。坚持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化大生产必然导致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所有,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奠定物质基础;同时,也必然导致无产阶级结成自己的政党组织——共产党,为社会主义的实现提供政治保证。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是共产党的崇高事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巩固都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在波澜壮阔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中,共产党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并作为最高领导力量决定着整个运动的发展方向。具体到中国来看,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并进入了新时代。理论和实践充分表明: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这一伟大事业的开创者、引领者、推动者,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不变色、永不变质的根本保证。

  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体现在我们党是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领域各方面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需要四梁八柱来支撑,党是贯穿其中的总的骨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巨轮需要不断破浪前进,党是自始至终的领航力量。当今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没有大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力量或其他什么力量。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事业中,我们党始终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统领地位。无论是创造经济发展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持续向贫困宣战,解决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无论是提出小康社会目标,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根本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定要认清,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

  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体现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制度优势反映制度属性,中国制度之所以“行”,是因为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是最具统领性决定性创造性的因素。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中,第一位的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优势。这一优势是带有统领性的根本优势,贯穿于其他方面显著优势中,同时其他方面的显著优势都同党的领导制度密切相关,都离不开党的领导这一优势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协调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重大关系,确保大政方针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更好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各方面的显著优势,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近年来,西方世界乱象频发,政坛恶斗、社会撕裂、种族歧视……反观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照。“中国奇迹”充分证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是形成制度优势、增强治理效能的根本所在,是“中国之治”的奥秘所在。

  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还体现在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最根本保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回望来时路,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民族复兴展现出越来越光明的前景。远眺前行路,我们不知还要爬多少坡、过多少坎、经历多少风风雨雨、克服多少艰难险阻,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从根本上讲还是要靠党的领导这个“定海神针”。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万众一心朝着宏伟目标坚定前行。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一重大论断已经写入党章、载入宪法,体现了全党的意志和国家的意志,反映了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坚持党的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绝不能有任何含糊和动摇。在前进道路上,要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和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毫不动摇把党的领导这个最本质特征坚持好、这个最大优势发挥好,不断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丽篇章。

95.如何理解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在开国大典上亲自按下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五星红旗上,四颗小星环拱一颗大星,象征着亿万人民心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处于首要,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位居统领,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党的领导权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自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起来后,人类的生产活动更需要高度的组织与协调、有力的指挥与权威。无产阶级政党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在建立和建设新社会、领导社会革命的进程中,必须形成统一的步伐、一致的行动,掌握对各种社会力量、社会资源、社会活动的领导权。只有党成为领导核心,才能团结带领人民汇聚起创造历史、改变世界的磅礴力量。列宁明确指出,“国家政权的一切政治经济工作都由工人阶级觉悟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是决定整个系统运行的“命门”,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是由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近代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大潮中,正是凭借这一先进特性,我们党才能从当时各种政治力量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无可替代的核心领导力量。对比党成立前后中国革命面貌的根本转变,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就不难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确认了党在国家政权结构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为我们党长期执政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

  党是领导一切的,意味着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形象地说就是“众星捧月”。人大、政府、政协、监委、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一个都不能少。哪个领域、哪个方面、哪个环节缺失了弱化了,都会削弱党的力量,损害党和国家事业。当然,党领导一切并不是说党要包揽包办一切,并不是事无巨细都抓在手上,要防止越俎代庖,陷入事务主义。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政、军、民、学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相互配合,这样治国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否则就会出现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不仅我们确定的目标不能实现,而且必定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要点传真

  正确处理党政关系

  党政关系既是重大理论问题,也是重大实践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我们对党政关系进行了怎样的调整,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处理好党政关系,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在这个大前提下才是各有分工,而且无论怎么分工,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问题上,一些人把它与过去党的一元化领导简单等同起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党的一元化领导是抗战时期开始形成的领导制度,当时各根据地长期被分割,为了适应严酷的战争环境,需要党对军、政、民实施统一领导,这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意志、有效集中各种资源、推动革命根据地发展,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后来计划经济时期,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加之民主与法制不健全,导致权力过分集中,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社不分,出现“家长制”、“一言堂”,党的一元化领导被极端化和教条化,给党和国家事业带来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针对一段时期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弱化的状况,我们党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与过去的一元化领导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党的全面领导既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坚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又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党的领导,体现在党的科学理论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上,体现在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上,体现在党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上,同时也体现在党的严密组织体系和强大组织能力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扭转了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现象,使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但也要清醒看到,有的党组织还存在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党委腰杆不硬、浑身乏力,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还有不少“中梗阻”,有的同志对党的领导理解不全面不深刻,对党全面执政存在模糊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方向性问题,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决不能羞羞答答、语焉不详,决不能遮遮掩掩、搞自我麻痹。”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能只停留在口头表态上,必须落实到行动上,切实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全党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等,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编辑:龚紫逸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20 www.zljnews.cn 自流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丹桂北大街288号 电话:86-0813-8109460 Email:2169130836@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2 蜀ICP备2020036881号-1 网监备案号:自公网监5103000063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电子邮箱:2169130836@qq.com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10946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