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区一:
孩子溺水会扑腾、叫喊
真相是:溺水时无法呼救,溺亡都是悄无声息的。
许多人因为对水的“无知”,导致孩子错失生存机会。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孩子溺水会扑腾、叫喊,一般情况下,人溺水时会紧张,肌肉变得僵硬,喊不出来,根本无法挣扎和呼救,可能是站着不动,或低头在水下保持静止,溺亡都是悄无声息发生的。
如果孩子游泳时出现这些状况,很可能已经溺水:

头倾斜低于水面,嘴巴在水面上下浮动;嘴张开,头向后仰;眼神空洞,无法聚焦或双眼紧闭;头发遮住面部、额头或眼睛;
没有踩水动作,身体直立于水中;呼吸急促或痉挛;身体垂直,像在爬一个隐形的梯子。
误区二:
溺水只会发生在野外
注意: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溺水。
溺水除了会发生在河边、池塘、湖、水库等户外,游泳池及家里看似普通的脸盆、浴缸和水池都是孩子溺水的“隐形杀手”。

尤其对于年幼的小孩,水上乐园、小池塘、小溪、水坑等都是危险水域,以及家里的浴盆、浴缸,只要水位没过婴幼儿的高度,都有潜在的危险,洗澡、玩耍时应时刻处于大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另外近年游泳池里发生溺水的案例也特别多,且有增多的趋势。所以即使在正规游泳池,也要有所警惕,做好安全措施,牢记游泳安全做法。
误区三:
会游泳的人,就不会发生溺水
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
据了解在溺水者当中,有不会游泳的人,也有一些会游泳、水性好的人。
会游泳的人,不管大人还是孩子,游泳前应做全身运动,充分活动关节,放松肌肉,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等现象。游泳遇到意外抽筋、陷入漩涡、被水草缠住等情况,应当一面呼唤他人相助,一面设法自救。常见的是小腿抽筋,这时应做仰泳姿势,用手扳住脚趾,小腿用力前蹬,奋力向浅水区或岸边靠近。
孩子游泳,家长一定要全程陪同!应时刻处于大人的视线范围之内。

发现溺水,科学施救
同伴溺水,切莫贸然下水救人
这一点非常重要,请一定告诉孩子。
如果一起的伙伴发生溺水情况,切莫贸然下水救人。第一时间要大声呼叫,派出一人去寻求大人的帮助(如果有多个同伴在一起的话)。不能手拉手施救!落水者力大无比,稍不留神就会被溺水者拉下水,造成连环溺水的悲剧。

清醒,有呼吸和脉搏 呼叫120后,陪在溺水者身边,可以换上干衣服,裹上毯子,注意保暖,然后等待救援人员;
无反应,有呼吸 将溺水者摆放成侧卧位,检查其口中有无异物,如果有再清除,另外要给溺水者保暖。
无反应,无呼吸 立刻清除口鼻异物,保持呼吸道畅通,按先人工呼吸、后胸外按压的顺序进行,并持续至呼吸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如何为溺水者进行心肺复苏?(先人工呼吸、后胸外按压)
1.进行开放气道

用手捏住患者鼻子;对患者的嘴巴吹气,持续大约1秒;见到患者胸腹起伏后即可停止;进行2次人工呼吸。


除了施救,
生活中也有必要教孩子紧急自救
不慎落水,尽量不要惊慌,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自救,发现周围有人时立即呼救。

你可能会说落水了还怎么镇定?


分享朋友圈,多个人看到,可能就多拯救一个家庭。多一份提醒,可能就会少一个悲剧。

编辑:董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