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部门 镇街 视频 直播 德铭讲堂

什么是猴痘?如何预防猴痘?一图了解↓

2023年08月23日 09:26

0

中国疾控中心8月9日发布了《2023年7月猴痘疫情监测情况》,显示7月份全国共报告491例猴痘病例,涉及23个省,具体如下:

2023年7月1日至31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23省(区、市)新增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


其中广东报告115例、北京报告81例、四川报告49例、浙江报告40例、湖南报告33例、江苏报告31例、上海报告25例、安徽报告19例、天津报告17例、湖北报告17例、河南报告14例、辽宁报告12例、山东报告12例、吉林报告9例、云南报告4例、陕西报告4例、福建报告2例、重庆报告2例、山西、内蒙古、广西、贵州、青海各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将2022年及2023年6月份、7月份的猴痘报告情况统计后发现,目前全国累计已报告猴痘病例598例,涉及23个省份,具体如下表:


其中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分别是广东、北京和四川,具体见下图: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病例均为男性,96.3%病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

二是其他接触方式传播风险低。除同性性接触以外的密切接触者均未发生感染。

三是89.2%病例为主动就诊发现,6.5%为密切接触者追踪筛查发现,其他为主动报告和主动筛查等发现。

四是绝大多数病例临床表现典型,主要为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无重症、死亡病例。 

为什么7月份猴痘确诊病例数比6月份增加近四倍?是否意味着国内猴痘疫情已失控?中疾控相关专家对此解读认为,7月我国报告491例猴痘确诊病例,比6月份106例明显增多。主要原因:一是猴痘疫情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隐匿性传播,80%病例为单个病例,感染来源不清,防控难度大;二是随着宣传教育,重点人群主动就诊病例增多,除了密接筛查发现外,通过重点人群主动报告、重点人群筛查等也增加了病例发现;三是境外疫情不断输入境内,输入风险仍持续存在。 




今天

带你了解

猴痘的那些事儿

我们应该如何做好预防措施?

只有我们了解疾病才能更好的预防


Q

1、什么是猴痘?

A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以发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1958年首次在猴子中发现该病毒,1970年在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名疑似天花患者的标本中首次分离到猴痘病毒,为首例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

Q

2、猴痘病毒传播途径有哪些?

A

传染源:传染源包括猴痘病例及感染的啮动物、猴和猿等灵长类动物。


传播途径: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或黏膜传播,亦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及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感染传播。

Q

3、猴痘的传染性强吗?

A



与新冠、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相比,猴痘的传播速度比较慢。

Q

4、猴痘的易感人群

A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过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本轮猴痘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密切接触传播。我国内地6月份报告的106例病例均为男性,101例明确为男男性行为人群,其中96例明确发病前21天有男男性接触史。

Q

5、感染猴痘后主要有什么症状?

A




感染猴痘病毒后,潜伏期为5-21天,多为6-13天。发病早期可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痛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皮疹和黏膜疹通常在热退后出现,有些病例可出现在全身症状之前。皮疹发生常经过斑疹、丘疹、水疱、脓疱、结痂至痂皮脱落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皮疹可同时存在,可伴有明显痒感和疼痛。可累及口腔咽喉黏膜、肛门、生殖器、结膜和角膜等。 


猴痘病程约2-4周,免疫力低下患者的病程可能较长。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多数病例症状会自行消失,也有重症和死亡发生,主要为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

Q

6、如果出现了疑似猴痘症状或者接触过猴痘患者,该怎么办?

A

如果您与猴痘患者有密切接触,请主动报告当地的疾控机构,配合疾控部门开展相关排查,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开展自我健康监测,每日关注自己的体温、症状至与患者最后接触后满21天,做好手卫生,保持良好的呼吸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并尽可能避免与免疫功能低下者、儿童或孕妇接触。


如果出现疑似猴痘症状,请尽快就近前往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在检测结果出来前,应尽可能与他人保持距离。


Q

7、得了猴痘需要隔离治疗吗?

A

猴痘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当及时转运至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如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病变部位已结痂,可转为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皮疹结痂自然脱落,解除居家隔离。对病情较轻且具备居家隔离治疗条件的确诊病例,经医疗机构与疾控机构联合评估后,可直接采取居家隔离治疗。


病例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单人单间居住,避免与家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做好被污染物品的消毒,非必要不外出,确须外出时穿长衣长裤、佩戴医用外科口罩,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避免与其他人有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指定医疗机构安排专人负责上门或电话随访,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指导。

Q

8、密切接触者需要集中隔离吗?

A

不需要集中隔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暴露风险评估结果,疾控机构负责及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判定。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密切接触者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限为最后密切接触之日起21天。


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期间可正常生活与工作,需避免与他人发生性接触等密切接触,避免捐献血液等;坚持每天做好体温测量和症状监测,出现猴痘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报告可疑接触史。辖区疾控机构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在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测第7、14、21天上门或电话对其进行随访,提供咨询指导,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置。

Q

9、在哪可以检测猴痘?

A

目前还没有关于猴痘的自我检测方法,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猴痘,可以及时到医院就诊,就诊时主动向医务人员报告自己的症状,采样后进行检测。

Q

10、预防猴痘可以接种疫苗吗?

A

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我国内地暂没有可以预防猴痘的疫苗,但正在研发中,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Q

11、如何预防猴痘感染?

A

不要与有猴痘症状者接触。

(1)出境人员和前往疫区人员需关注当地猴痘疫情,避免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2)避免与猴痘病毒感染者接触、共用物品等行为,避免或减少高危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留意性伴健康状况,做好自我健康监测;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4)做好健康监测,若与可疑动物或猴痘病毒感染者有接触史,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做好个人防护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及时告知接诊医生流行病学史,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Q

12、男男性行为者感染后猴痘的风险是否更高?

A

感染猴痘的风险不仅限于性活跃的人,也不仅限于男同性恋、双性恋以及其他男男性行为者。任何与有症状者密切接触的人都有风险,任何有多个性伴侣的人都面临风险。但是,2022年5月以来的全球疫情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传播。

Q

13、猴痘可以痊愈吗?会留疤吗?

A

专家表示,猴痘的症状主要是发热、皮疹、疱疹、淋巴结肿大。


如果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疱疹、淋巴结肿大,尤其是和曾经有类似症状的人密切接触过,出现这些症状后应该及时就医。


从全球来看,猴痘的重症率、死亡率都较低,需要住院的比例大概在6%,需要进入重症监护室的大概在1%。


目前,国外已有猴痘疫苗上市使用,国内猴痘疫苗正在研发中,治疗上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如果没有继发细菌感染,疱疹多数可以痊愈。但是如果疱疹比较深、比较大,治疗又不及时,有可能会留下瘢痕,或者在一定时间内会有色素沉着。

Q

14、猴痘与天花、水痘有什么关系?

A

猴痘病毒、天花病毒都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之间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即牛痘疫苗)对猴痘有一定预防作用。全球已于上个世纪消灭了天花,1980年开始,我国已经停止了天花疫苗的接种。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属于疱疹病毒科。猴痘病毒与水痘病毒不是同属病毒,感染过水痘或接种过水痘疫苗不会产生对猴痘的交叉免疫保护作用。



编辑:朱星宇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20 www.zljnews.cn 自流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丹桂北大街288号 电话:86-0813-8109460 Email:2169130836@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2 蜀ICP备2020036881号-1 网监备案号:自公网监5103000063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电子邮箱:2169130836@qq.com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10946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