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 登
沃野千里皆是“金”
金色的阳光照耀大地,看那沉甸甸的稻子,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自贡市自流井区把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到实处,千方百计稳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稳定粮食产量。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部署,对粮油生产提供政策和支农资金的支持,强化组织保障和投入保障,全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确保粮食安全。
统筹谋划全年大春、晚秋和小春生产,以粮油生产为先导和主体,着力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重点,优先布局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整合资源、整合力量、整合项目,在技术集成和机制创新上下狠功夫,大力开展水稻“蓉7优808”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四新”示范“六良”配套。推广“中稻+再生稻”成熟技术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稻鱼稻虾共建”等种植养殖模式。
全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以动力替换人力,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稻粱园区建设,改良土壤,购置提灌、耕作、收获机械,改善农田宜机能灌等生产条件。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控等,推行化肥农药“双减”等措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做好田间耕作和田间管理,实行自流井区领导和农技人员包片工作机制。发挥好专家组、科技小分队和农技人员作用,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引导农民正确选择先进适用技术。培育新型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不同服务组织的优势和功能,指导落实粮油生产等关键技术和措施,保障粮油生产安全。
● 丰 富
丰收节欢乐多
初秋时节,自流井区处处一派丰收景象、田园山水间奏响丰收的乐章。该区紧紧围绕城市近郊区域优势,以加快推进农业整体转型为方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面向城市多元化需求,多形式开展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
“产品+展销”集中宣传。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实际,结合丰收节庆、展览展示、营销促销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促进农产品上行,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品质化消费需求。组织刀刀爽、周二哥、吉源农业等企业参加四川省第九届农博会、秦巴农洽会等展销会。
“技术+基地”提升产业。连片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种定养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畜牧养殖场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链条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开展农业技术科普宣传、产业政策宣传等系列活动。
“农业+旅游”融合发力。协同推进农业与旅游、科普、观光的联动建设,提高活动宣传的普及率和覆盖率。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以“农业+”为主题的周末经济、节假日经济发展,有效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全区第十一届生态葡萄采摘节,葡萄产值实现近6500万元。黄桃采摘节实现带动增收近2000元/人,周边群众增加50多个就业岗位。
●丰 年
乡村振兴绘新景
党建引领、村民参与、智慧管理……探索乡村治理特色新路径,自贡市自流井区的做法值得借鉴。
坚持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社会组织为纽带、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为补充的村级乡村治理组织体系。
构建区级安排、镇级指导、村级落实责任体系,分层分级做好村规民约、“积分制”“清单制”的修订完善,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以“政府+社会资本+村级集体经济”三方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方式加强资金保障。
围绕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乡村建设等九大类别,将村规民约及乡村治理工作具体要求细化、量化、实化为符合实际又便于评价的“积分规则”和兑换规则。以“文明”换“积分”,以“积分”扬“文明”,吸引群众主动参与、自觉参与。依法依规梳理村级组织自治清单、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清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其他特色清单,厘清基层组织职能边界,疏通乡村治理“毛细血管”,确保村干部履职有依据、群众办事有指南。
将“川善治”智慧乡村治理平台作为全区数字化乡村治理推广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村务“大喇叭”“积分榜”“村民说事”等功能,将“积分制、清单制”从线下搬到线上,让村上大事“网上知”、政务服务“掌上办”,推进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速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编辑:龚心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