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至28日,自流井区区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举行。区委书记万春霞强调,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全面落实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聚焦市委建设“川南渝西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目标,立足全局所需和自流井所能,全面服务“工业强市”战略。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干”的作风不断深化拓展“筑三圈建双城”实质内涵,奋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自流井新贡献。
本次读书班为期7天,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题,认真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章程》、《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等8种学习材料。20日上午举行开班仪式,万春霞作动员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杰主持,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忠明,区政协主席黄敏,区委副书记陈晏平参加;开班式后至27日,参加省委党校副校长裴泽庆教授专题辅导,分组开展集中自学和研讨;28日上午,进行集中研讨,万春霞、刘杰、刘忠明、黄敏、陈晏平、龙中杰、宋飞、邹骏、每桂英等作发言;28日下午,开展集中自学,随后举行结业式,万春霞作总结讲话。
通过读书班集中学习,大家一致认为,进一步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内涵要义和实践要求的理解把握。深化了对这一伟大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理解把握。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悟,提高了对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把握,激发了推动自流井高质量发展的干劲。大家一致表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部署安排,团结带领全区干部群众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努力交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高质量答卷。
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必须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万春霞表示,目前,自流井区主题教育工作已全面铺开,领导干部自身要带头,既要积极参加主题教育,也要履行好“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部门和单位的主题教育,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部署安排,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万春霞强调,要着力抓好理论学习,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运用好此次读书班成果,突出领导带头,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开门搞教育,推动主题教育在实现良好开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取得实效。让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成为常态、形成习惯,务求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系统、更全面。拓展深化学习成效,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好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部署安排,在对标对表中不断更新理论知识、提升理论水平、增强理论素养,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自流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
万春霞指出,要着力抓好调查研究,坚持因地制宜,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网络问卷等“线上”和“线下”方式,提高调研科学性、实效性。转变作风、深入基层,多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抓好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不拈轻怕重、不走马观花。注重调研成果转化,探索建立调查研究成果转化机制,丰富拓展转化渠道,着力做好调查研究“后半篇文章”。要着力抓好推动发展,抓住自流井发展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集中攻坚,在着眼大势、对标看齐中谋划推进工作,积极在竞相发展中抢抓机遇、取得突破。鲜明重实干、抓落实导向,完善及时奖励、容错纠错等制度机制,不断引导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
万春霞要求,要着力抓好检视整改,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和省委及市委、区委关心关注、影响制约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面从严治党中的问题,深刻检视剖析、深挖思想根源、深入整改落实。做好问题收集和管理,发挥调查研究、“12345”等渠道作用,落实省级层面6个专项整治任务,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解决少数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上下联动、开门整改,对效果不理想、群众不满意的回炉补课,确保整改措施全部落实、整改承诺全面兑现。要着力抓好建章立制,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建立健全行得通、做得实、长期管用的制度机制,针对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发现的突出问题,注重从制度上找原因,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补齐制度短板、堵塞工作漏洞、防止问题反弹,确保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常态长效。
自流井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班子成员,区法院院长、区检察院检察长、陆港服务中心副主任参加,各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区委各部委、区级各部门党(工)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列席。
编辑:龚心悦
责任编辑:朱星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