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假期结束,各类企业陆续迎来复工复产。
复工复产,安全要落实到位,以下风险要高度警惕!!!
1.人员心态不稳
风险:
从过节状态进入紧张工作状态,人员工作量增加、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极易出现违章作业、违规操作。
案例:
2022年2月6日(大年初六)10时16分许,安徽马鞍山一公司带式焙烧机工程脱硫装置除尘器灰斗发生一起较大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受伤。在事故D灰斗底部堵塞且顶部严重漏灰的情况下,环保设施托管运营单位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违章指挥、违反操作规程作业,盲目开大返料调节阀,使脱硫系统内的大量脱硫灰短时间集聚在事故D灰斗内,检修人员在事故D灰斗顶部严重漏灰的情况下,冒险开展事故灰斗清堵作业,最终在事故D灰斗内脱硫灰超过灰斗极限承载能力后,灰斗发生崩裂。
对策:
关注从业人员的身体、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调整状态满足生产要求再上岗。按照劳动定员合理配置一线员工,人员确实配置不到位的,应调整生产计划使得和人员相互适应。安全管理相关人员必须到岗到位,非持证人员严禁进行特种作业和特殊作业。
2.生产组织困难
风险:
企业关键岗位人员不能准时返岗,检维修、动火、有限空间、工程分包作业等外包作业队伍不能提供及时保障;原辅材料、配套产品不能及时保障;产品不能够顺利外运,导致生产组织混乱。
案例:
2023年5月4日,五一长假过后,河南驻马店市泌阳县某金属矿业公司井下发生冒顶事故,造成4人死亡。事故发生后公司未向相关单位、部门报告,存在瞒报行为,被群众举报。
对策:
根据复工复产时序进度安排,提前开展人员、物资等工作准备,特别是要加强关键人员到岗、外包队伍确认、上下游企业协调等工作,存在突出问题及时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报告,确保满足复工复产要求。
3.人员能力不足
风险:
新上岗、轮岗、换岗人员可能增多,不熟悉操作规程、不掌握安全规范。
案例:
2020年2月20日,某新材料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发生火灾事故,过火面积2880㎡,直接经济损失约772万元。该企业在春节后复工复产过程中,生产主管擅自更改烘箱加热工艺参数至160℃,高于六氢苯酐的闪点,超出企业内部规定的温度控制参数进行操作;在烘箱烘烤工作时,未安排生产人员值班监护,接入视频监控的中控室也未安排人员值守;烘箱的电气线路发生短路,电火花将烘箱内右门边的木质托板引燃,六氢苯酐桶受高热失去支持倾倒溢出在烘箱有限空间内发生爆燃,大量高温烟气与火苗从门缝反复喷出,引燃周边环氧树脂及其他可燃物料,由于作业现场大面积、大量存放原料,增加过火面积,起火初期,因消防泵房电机不能正常工作,导致消防水压力不足,延误了救火时间,导致事故后果加剧。
对策:
强化人员培训,针对节后企业生产活动实际,组织开展全员安全教育和新上岗、转岗人员岗前教育,重学操作规程、重温“两单两卡”,记牢背熟岗位安全风险、工作职责和操作规程、应急措施。严格培训考核,确保不合格不上岗。
4.设备故障
风险:
各类车辆、装置、设备、设施、工具、安全系统、特种设备等因停运停用较久,维护保养不到位,可能存在安全附件损坏或故障、监测报警设备不正常等问题;检维修作业、试机、试生产不规范,特别是涉及动火、有限空间、检维修以及高处作业等风险高。同时,一些处于闭环管理的在产企业设施设备,由于生产任务重导致本该大修、检修的设施设备,未能及时得到维修保养。
案例:
2012年2月16日,甘肃省白银市白银乐富化工有限公司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造成3人死亡。该公司使用五硫化二磷、三混甲酚反应生产25号黑药,反应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通过真空系统吸到碱液池吸收。但事发时该公司反应釜抽真空设备损坏停用,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冒险作业,从反应釜搅拌轴封处泄漏的硫化氢气体致一人死亡,其他人员未佩戴任何劳动防护用品盲目施救,致使事故扩大。
对策:
全面开展各类车辆、装置、设备、设施、工具、安全监控系统、特种设备检修维保,不符合安全条件不能使用。对检维修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作业等危险作业,要严格风险评估、审批管控和措施落实。强化检维修后试机和试生产管理,认真制定试机、试生产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开展,同时加强监督落实。
5.电气火使用不规范
风险:
违规进行电、气焊明火作业;私拉乱接电气线路,线路老化绝缘层破损;火源旁堆积易燃物,物品堆垛混乱。
案例:
2023年1月29日,为庆祝春节后复工复产,广东中山一工厂燃放鞭炮,结果引发火灾。导致厂房内生产设备、包装材料局部受损,所幸消防救援力量扑救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
对策:
严格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和危险作业审批,严禁违规用电用气用火。加强日常检查,及时更换老旧破损电气线路,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格物品堆垛规范,严禁火源旁摆放易燃物。
6.作业环境变化
风险:
企业(工地)较长时间停工停产,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如厂房损坏、设备设施破损、高切坡失稳滑坡、架子失稳、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聚集等。
案例:
2017年2月17日,吉林省松原市松原石化有限公司江南厂区在对汽柴油改质联合装置酸性水罐实施动火作业过程中发生闪爆事故,造成3人死亡。事故企业节后复工,组织新建装置试车,在未检测分析酸性水罐内可燃气体的情况下,在罐顶部进行气焊切割作业,引起酸性水罐内处于爆炸极限的可燃气体(主要成份为氢气)闪爆。
对策:
企业复工复产前要全面开展作业条件确认检查,全面排查隐患,及时整治隐患,确保作业环境处于正常、安全、可靠的状态。
7.恶劣天气影响
风险:
受台风“小犬”影响,近期广东、福建沿海局地有大暴雨,同时,华西较大范围雨雪仍在持续。在冷空气频繁影响下,未来几天,我国中东部多地气温将创今年立秋以来新低。低温雨雪会加大道路运输安全风险,低温环境下,作业人员反应迟缓,易因操作失误引发事故。
案例:
2017年2月21日,内蒙古阿拉善盟立信化工有限公司对硝基苯胺车间发生反应釜爆炸事故,造成2人死亡,4人受伤。事故企业在应急电源不完备的情况下,于2月17日擅自复产,2月20日由于大雪天气,企业所在工业园区全面停电,由于缺乏应急电源,对硝基苯胺车间反应釜无法冷却降温,其中一个反应釜超温超压发生爆炸。
对策:
研判天气变化带来的安全风险并制定应对措施,特别是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危险化学品、工贸等行业领域企业要结合实际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开展风险隐患排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及时制止纠正不规范操作。
8.盲目赶工期、抢进度
风险:
节后复工,企业生产任务重,可能出现赶工期、抢进度的情况。生产人员和设备设施超负荷运转,可能造成生产(施工)现场组织混乱、人员超强度作业、正常工序时间(工期、工程养护期)被压缩,增加安全风险。
案例:
2019年1月25日,浙江省某家居用品市场建设工地在进行三楼屋面构架混凝土浇筑施工时突然发生坍塌,共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该起事故原因:安全隐患未消除,擅自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建设单位将310天合理工期压缩成210天,施工单位抢工期;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人员未到场履职监管不力,未向主管部门报告。
对策:
做好周密计划,合理调整工序,加强现场管理,严禁超能力超强度生产(施工)。
安全生产无小事,企业要严把“安全关”。
时刻绷紧安全责任这根弦!
编辑:龚心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