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助力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棚户区改造,到老旧小区的治理,再到为居民群众提供贴心的生活法律服务……在自流井区郭家坳衔,总有街道司法所奔忙的身影为惬意生活保驾护航。
近年来,郭家坳司法所着力矛盾纠纷化解,打造“枫桥式”司法所样版工程,共受理各类诉求216条,协调邻里纠纷89次,实现以“小区人”调解“小区事”。该所先后被评为市级“枫桥式”司法所、省级规范化司法所,今年11月获评第四批省级“枫桥式司法所”称号。
据悉,该所不断探索“党建+调解”工作新路径,助推党建与调解工作相互融合,织密织牢“调解网”打造基层调解新模式,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党建+司法”,织牢调解网目
充分发挥基层党建的核心引领作用,区司法局党组与郭家坳街党工委开展结对共建,指导辖区建立多元化解中心1个、街道社区调解委会8个、“小江龙门阵”“老盐工”“赖大姐”等个人调解室5个。通过街道推荐与司法所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选聘优秀的“两委”干部、律师、政法干警、工作经验丰富的社区工作者、“五老”志愿者、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充实到调解队伍中,将基层工作与人民调解员纠纷化解职能精准对接,密切融合、联动互通,建立“网格员+调解员”矛盾化解新模式。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采用一社区一“法律管家”坐班制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到工作室值班的“1+1+N”方式,提供法律援助、普法宣传、纠纷调解、公证咨询等法律服务。近三年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164次,发现矛盾纠纷213件,化解矛盾纠纷1122件,确保了大事不出街道,小事不出社区。
“党政+联盟”,织密调解网身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郭家坳街党工委和区司法局党组指导司法所与光大街社区、大湾井社区成了联合党支部,与辖区58家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签订盟约,建立“睦邻哨点”、“跑团巡逻”“政法干警下网格”等多方式全方位无死角摸排矛盾纠纷,有序推进与公安、人社、市场监管、工会、民政等调解平台组织对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调解机制,与“社区吹哨、司法所报告、领导包效”的资源下沉工作机制相衔接。近年来,排查矛盾纠纷25件,联合化解纠纷23件,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矛盾共调”。
“党员+业主”,织紧调解网底
充分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引领作用,将“自治、法治、德治”与调解工作融合,由党员自发成立了4支小区调解队伍,恒大名都小区“恒心调解队”、顺龙家苑小区“顺心调解队”、山水名苑小区“老兵调解队”、凤鸣苑小区“凤大姐调解队”,通过“包饺子”、“搓麻将”、“认干妈”等接地气调解方法,积极化解小区违建治理、私搭乱接、消防通道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等方面的矛盾纠纷。凤鸣苑小区“凤大姐调解队”工作法,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获得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作为创文工作先进经验在全市推广。
编辑:彭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