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部门 镇街 视频 直播 德铭讲堂

【健康科普】谨防感染!诺如病毒感染进入高发季

2023年12月22日 10:11

0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

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节,

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

是诺如病毒感染疫情高发场所。

那么什么是诺如病毒?

感染后有哪些主要症状?

什么是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es,NV)是人类杯状病毒科中诺如病毒属的原型代表株。它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诺如病毒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感染剂量低,感染后潜伏期短、排毒时间长、免疫保护时间短,且传播途径多样、全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是引起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

图片


诺如病毒的特点

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和呕吐物排出。病人在潜伏期即可排出诺如病毒,排毒高峰在发病后2‐5天,持续约2‐3 周,最长排毒期有报道超过56天。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
图片
诺如病毒感染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为12‐48小时。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隐性感染率高。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

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诺如病毒感染的传染源。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粪便排出,也可通过呕吐物排出。其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者接触被病人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也可以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进行传播,就是俗话说的“病从口入”。

随着气温的下降,室内活动增加,空气流动减少,作为人群聚集的特殊场所,学校、托幼机构正确处理诺如病毒感染者呕吐物对阻止病毒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呕吐物处置流程

疏散人员

●距离:2米

●避免踩踏、避免鞋底沾上污物

图片

带离患者

●处置人员个人防护:防水衣、口罩、帽子、手套、鞋套

●患儿清洁、防护:口罩、鞋套

●患儿再次呕吐尽量到卫生间中,同时准备呕吐袋

●呕吐袋内呕吐物加消毒粉混匀封口

●脱除个人防护,和呕吐袋一起放入可封口垃圾袋中,按要求妥善处置

●规范洗手

●环境通风30分钟

图片

现场处置

●呕吐在衣被上①将污染的床单或衣服轻缓折叠好放入呕吐袋内密封②在流动清水下清除污物,清洗用液体用固定桶盛装,桶内加入消毒粉或含氯消毒剂(使其浓度达到5000mg/L)作用30分钟后倒入下水道

③消毒:首选煮沸消毒,或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处理30分钟

●呕吐在地面、物体表面①将消毒粉均匀撒在呕吐物上,覆盖一次性吸水材料,作用30分钟②用一次性吸水材料从外到内将呕吐物包裹放入呕吐袋密封③用拖把/毛巾浸润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液,以呕吐物为中心2米范围内由外向内的地面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④使用后拖把/毛巾用5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分开晾干

●呕吐在餐桌①停止用餐,将所有被污染的食物丢弃

②餐具单独收集,单独消毒(首选蒸汽消毒),再按“物体表面”中方法处理桌面

●呕吐在卫生间①暂停使用卫生间

②将消毒粉均匀覆盖在吐泻物上,混合均匀,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

●处置人员个人防护:脱除个人防护,和呕吐袋一起放入可封口垃圾袋中,按要求妥善处置;规范洗手;环境通风30分钟


呕吐物消毒剂的选择

诺如病毒环境抵抗力强,在0~6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存活,可在物体表面存活2周,在水中存活2个月以上。酒精和免洗手消毒液没有灭活效果,但使用较高浓度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含氯消毒片等)可灭活诺如病毒。
图片

呕吐物消毒需配制3份消毒剂,消毒作用时间均不少于30分钟:

➤1份消毒剂(有效氯含量)不低于5000mg/L,用于感染者呕吐物/粪便处理;

➤1份消毒剂(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000mg/L,用于环境消毒,包括地面、墙壁、物体表面等;

➤1份消毒剂(有效氯含量)不低于1000mg/L,用于呕吐物处理结束后个人防护用品及清洁工具的消毒。



其他注意事项

妥善安排呕吐病例

指导病例尽量将续发的呕吐物吐至一次性呕吐袋,暂时转移至单独隔离的房间休息或送至医疗机构就诊。

清洁工具专用

厕所、卫生间的抹布、拖把等应专用,不能用于其他场所。

图片

健康监护

消毒工作人员要做好3天的个人健康监护,期间如出现腹泻、呕吐,应立即就医并做好个人隔离。

图片



编辑:彭玥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20 www.zljnews.cn 自流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丹桂北大街288号 电话:86-0813-8109460 Email:2169130836@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2 蜀ICP备2020036881号-1 网监备案号:自公网监5103000063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电子邮箱:2169130836@qq.com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10946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