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委网信办正式印发《四川省第三批数字乡村建设典型案例选编(2023)》,从综合建设、基础设施、智慧农业、新业态、基层治理、数字文化、信息惠民、生态环境八个方面,遴选了55个典型案例。其中自贡市自流井区“强化科技赋能 打造善治乡村”入选基层治理类典型案例。
自流井区地处自贡市中心区,辖区面积157平方公里,辖5个街道、3个镇,城镇化率为92.49%,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小农村”。近年来,自流井区立足自身发展优势,依托“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项目,借助“川善治”智慧乡村治理平台,打造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乡村治理新模式,探索“数字化+”乡村治理新途径,有效解决了乡村治理群众参与度不高,治理能力薄弱等问题。
“一三三”工作法建强工作基础
一是强化“一个坚持”。坚持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为基础、社会组织为纽带、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为补充的村级乡村治理组织体系。二是落实“三级三员”。明确区镇村三级专责专管人员,负责牵头做好村规民约、“积分制”“清单制”的修订完善,以及“川善治”信息录入等工作,确保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引导“三方投入”。以“政府+社会资本+村级集体经济”三方共同参与、共享成果的方式加强前期投入和保障,安排市级衔接资金用于2023年村级乡村治理工作考核奖补项目,在干塘村探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与“积分制”挂钩的乡村治理新模式,在尖山村引入北京“灿雨石”公司深度指导推行院落治理等模式,推动党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三类组织”融合发展。
“三项举措”明确工作重点
一是修订村规民约。结合各村突出问题,将移风易俗、生态环保、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予以修订完善。二是制定积分细则。围绕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乡村建设等九大类别,将村规民约及乡村治理工作具体要求细化、量化、实化为符合实际又便于评价的“积分规则”和兑换规则,以“文明”换“积分”,以“积分”扬“文明”,吸引群众主动参与、自觉参与。三是出台政务清单。依规依法梳理村级组织自治清单、村级组织协助政府工作清单、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其他特色清单,厘清基层组织职能边界,疏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确保村干部履职有依据、群众办事有指南。
“一个平台”赋能“掌上村庄”
将“川善治”智慧乡村治理平台作为我区数字化乡村治理宣传推广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村务“大喇叭”“积分榜”“村民说事”等功能,将“积分制、清单制”从线下搬到线上,让村上大事“网上知”、政务服务“掌上办”,“川善治”平台使用至今服务本村村民约1.16万人。同时充分发挥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五老”人员和网格员组织作用,教育引导群众树立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将移风易俗相关内容编为“三字经”“顺口溜”,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潜移默化提高群众文明素质。扮靓文明实践品牌,开展“一老一小亲情连线”“多彩假期”等文明实践主题活动15场次,受众达2万余人。
通过“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提升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意识,人人参与乡村治理,人人享有治理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本地区治理效能。一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群众通过“川善治”平台反馈诉求,村委“有求必应”,紧密了基层党群联系,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提升,村的号召力、向心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二是促进了“三治”融合。通过“川善治”平台发挥“数字化+”智慧治理优势,深度融合“自治”“法治”“德治”。通过“积分制+数字化”,引导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优化自治方式,提升自治能力,释放村民自治最大活力。通过“清单制+数字化”,依法梳理各项村级事务清单,明确村级组织工作职能职责,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提升了依法治理的效能。通过“村规民约+数字化”,传承本村优良传统文化,弘扬优良家风、文明乡风、淳朴民风。三是提升了村级事务处理效率。村民要咨询,通过村“清单制”查询,方便快捷,村民有诉求,通过“村民说事”反馈,村组及时交办处理。创新“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村民群众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减村民办理公共服务压力,提高服务效率。
编辑:彭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