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到了
万物复苏
又到了
喝茶逛公园的季节啦
成都各大公园里的fafa竞相开放
大朋友小朋友携手赏花
到处都是
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
人人人人人人
不过,随着气温回升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也即将迎来高发季
小编提醒大家
要注意做好防护消毒,守护健康
1. 什么是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实际上是“表兄弟”关系,它们都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病原是柯萨奇病毒A组、B组多种型别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等。
手足口病: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为主要特征。
疱疹性咽峡炎:以发热、口腔黏膜和咽峡部疱疹或溃疡为主。

两者全年均可发病,通常4~7月为春夏季高峰,9~11月为秋季高峰。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口腔、手脚有没有相应的皮疹,或者出现低热、拒食、口腔疼痛、流口水等表现早期发现。
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可伴有咳嗽、流涕、咽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预后良好。
少数重症患儿会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病情凶险,甚至导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2. 病毒是如何传播的?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比如孩子摸了携带病毒的玩具或者是物体表面,再去吃手、舔手,就容易感染肠道病毒。
此外,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黏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也能够传播病毒。
其次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3. 家长应该如何做,才能降低孩子感染的风险呢?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的关键。家长要培养孩子养成正确洗手的卫生习惯。教导孩子“七步洗手法”,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教育孩子在幼儿园或学校时,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
做好物品消毒。孩子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应定期清洁和消毒。室内多通风,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的空间,被褥、衣服等要勤晾晒。
在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流行期,家长应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营养膳食,加强锻炼。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强身体抵抗力,确保孩子充足睡眠、均衡膳食、适度锻炼。
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病原,目前接种EV-71灭活疫苗可显著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死亡风险,因此建议孩子最好在12月龄内完成两剂次EV-71疫苗接种。

4. 一旦孩子染病了该怎么办?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目前没有特异性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绝大多数患儿可在5~7天自愈。当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相关症状应视病情及时就诊。
1
患病期间尽量避免外出。及时向幼儿园/学校老师告知患儿疾病情况,尽量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隔离期满(自发病之日起不得少于14天)后方可复课,以避免孩子之间交叉感染。
2
注意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3
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衣被。
4
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变化,如发现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迅速送至医院就诊:
反复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精神差、嗜睡、头痛、烦躁不安、软弱无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等;
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心跳加快、出冷汗、四肢发凉。

5. 居家期间如何做好家庭消毒?
空气消毒
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物品表面消毒
地面、台面、家具、门把手等物体表面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15分钟后用清水再次擦拭。
衣物、被褥等织物消毒
患儿的衣服、被褥需要单独清洗,用70℃以上热水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
餐饮具、玩具消毒
餐饮具每天煮沸消毒15分钟以上,也可用25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患儿接触过的玩具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浸泡,作用15分钟以上后用清水擦拭、冲洗干净。
卫生间消毒
患儿使用后的便盆先投入含氯消毒剂干粉按1:5,大便稀的情况下按1:10比例,充分搅拌,作用60分钟后再冲水。坐便器表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作用15分钟。厕所、卫生间使用的拖把采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清洗,厕所、卫生间的拖把应专用。
此外,配制消毒剂、进行消毒时,及清理患儿呕吐物、排泄物时,均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完成操作后及时洗手。

编辑:肖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