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的季节又来了


大叔进食“蒲瓜汤”后,自觉味苦,随后出现呕吐,腹泻,次数及量多,其后解出大量暗血性水样便,考虑苦蒲瓜中毒可能性大,此物无特殊解毒药物,予保肝、抑酸护胃、大量补液促进毒素排出,同时维护器官功能及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大叔的病情得到控制,逐渐好转。

61岁的杨大爷(化名)在自家院子里面种了几株葫芦。近日,眼见葫芦结果,杨大爷摘了4个嫩果,细细地切了,炒了一盘“西葫芦炒肉片”。杨大爷和儿子一同进食时,都感到嘴里极苦。儿子觉得太苦了,便停止了吃葫芦瓜。但是,杨大爷觉得多吃苦味能清热,没有在意,反倒是还连夹了几片下肚。

原来这与一种毒素“葫芦素”有关,正常的葫芦瓜不小心经过基因突变后产生了一种高毒性的物质——葫芦素。而这种葫芦素会发苦,也就是我们尝到的“苦味”。
一般来说,葫芦科的蔬菜水果经过人类的长期选育,已经很少或不产生葫芦素,没有苦味了。但是一些基因突变、种植条件不佳或者品种杂交时,还会产生葫芦素。
苦葫芦在外形上难以鉴别,但苦葫芦有明显的苦味。最简单的鉴别方法就是:正常鲜嫩的蒲瓜,烹饪后吃起来不苦。苦的蒲瓜不可食用,会引起食物中毒。炒熟的蒲瓜如发现有苦味,应连同锅里的其他食物一起丢掉,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
食用苦葫芦瓜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乏力、口干、头昏、行走不稳。

(1)看外形:与甜葫芦瓜的瘦长外形相比,许多苦葫芦瓜的形状像白炽灯泡,有些外表凹凸不平。
(2)尝味道:苦葫芦瓜具有黄连般的苦味,而正常葫芦瓜则带甜味;煮食前,可将瓜蒂部分切开,用舌尖舔尝,如有苦味则为有毒葫芦瓜,不能食用。
(3)农民种植时发现苦味瓜,应及早拔除该植株,杜绝花粉的传播。
(4)相关部门加强检查,防止苦味瓜流入市场。
编辑:杨琦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