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部门 镇街 视频 直播 德铭讲堂

【健康科普】别碰,可致命!近期自贡至少有4个家庭,12人以上“中毒”

2024年07月05日 10:06

0

近段时间
自贡降雨明显增多
山中的菌子纷纷冒头

非常利于野生蘑菇生长

不管是杂草丛中还是小区绿化地

甚至是阳台上的花盆里
野生蘑菇可谓是竞相生长
面对长势喜人的野生蘑菇
有人居然选择“吃掉它”

红伞伞

白杆杆

吃了小心躺板板

这话真不是瞎编乱造的


前几天

在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

就收治了12名食物中毒的患者

涉及4个家庭以上
其中
8位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
2位因食用曼陀罗花中毒
2位因食用自泡药酒中毒
12位患者中
有2位情况较为严重
进入EICU抢救治疗



敲黑板

日前我们
特地提醒过市民
面对不熟悉的野生植物
一定要切记
不要采!不要买!不要尝!
“三不”原则
但还是有市民“盲目”相信


对此,再次提醒市民群众,切不要私自采食野生蘑菇和植物,如不慎食用后出现身体不适,请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菌类中毒后,有哪些症状?


1

l:space="default">

急性肝损害型

是造成中毒死亡的最主要类型。一般餐后6~12小时发病,早期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多数患者逐渐好转,出现1~2天的“假愈期”。
之后出现急性肝损害,表现为黄疸、肝区疼痛等,部分患者伴有心律失常、肾损伤等,严重者会因急性肝衰竭引起多器官损害5天左右死亡。


2

l:space="default">

急性肾衰竭型

餐后6~12小时发病,与急性肝损害型一样,具有6~12小时的潜伏期。
之后出现消化道症状,接着出现肾功能损害,临床表现为少尿或无尿,血液中肌酐和尿素氮升高,严重者导致肾衰竭。


3

l:space="default">

肠胃炎型

临床最为常见,餐后10分钟~2小时发病,少数患者可达6小时,恶心、呕吐、腹泻,多在1~3天好转,严重者可因剧烈呕吐及腹泻,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4

l:space="default">

神经精神型

餐后15分钟~2小时内发病,除消化道症状外,会出现瞳孔缩小、幻觉等。严重者会出现视觉畸变,如看见小人,以及狂躁、沮丧等。一般预后良好,多在4~24小时内恢复。

妹子吃野生蘑菇中毒后床上放风筝、织毛衣


湖北男子吃野生蘑菇中毒后“左拥右抱”




纠偏



纠

以下这些辨别方法不靠谱!


偏


误区一

颜色鲜艳的才有毒,色淡普通的无毒。

真相君

很多毒蘑菇的长相朴实无华。


误区二

蘑菇与银器、生姜、蒜、大米一起煮,液体变黑则有毒,不变黑的没毒。

真相君

实验证明毒蘑菇与银器、生姜等同煮不一定变黑。


误区三

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的无毒,生长环境阴暗潮湿的才有毒。

真相君

蘑菇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生长环境无“清洁”或“肮脏”之分。


误区四

虫子不吃的有毒,有虫子取食痕迹的无毒。

真相君

很多对人体有毒的蘑菇却是其他动物的美食。


川渝地区常见毒蘑菇



蘑菇中毒的表现

胃肠表现

l:space="default">

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四肢无力、尿量减少、自觉口干,精神状态差等,严重腹泻会出现休克表现。

神经系统表现

l:space="default">

主要为瞳孔缩小、出汗、唾液增多、步履蹒跚、出现谵妄或者幻觉等。

溶血表现

l:space="default">

一般在误食毒蘑菇1-2天出现进行性贫血、尿液呈洗肉水色或茶色甚至酱油色、皮肤黄疸等症状。

各器官的损害

l:space="default">

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突发恶心呕吐、淘米水样大便,迅速发生黄疸,胃肠道、皮下及肺出血,心律失常,严重者为昏迷、抽搐、休克等。


自救方法


1.误食野生植物,出现身体症状,请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人员讲清楚你的具体位置和你现在的症状表现,急救人员会以最快速度前来施救。

2.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时应进行催吐,方法为:大量饮用温开水或者稀释后的盐水,刺激咽喉部催吐,反复多次,把有毒物质尽量排出体外。

3.保留蘑菇样本以利于后期针对性救治。

注意!

如果患者已处于昏迷状态,千万不要强行给昏迷者催吐或饮水,以免误吸引发窒息。


为了您及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

请千万不要食用安全性不确定

的野生蘑菇和野菜野果
严防误食有毒野生蘑菇

而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编辑:杨琦琪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20 www.zljnews.cn 自流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丹桂北大街288号 电话:86-0813-8109460 Email:2169130836@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2 蜀ICP备2020036881号-1 网监备案号:自公网监5103000063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电子邮箱:2169130836@qq.com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10946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