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部门 镇街 视频 直播 德铭讲堂

【健康科普】蚊子的“致命亲吻” 会传播艾滋病吗?

2024年07月15日 11:16

0


谈到艾滋病


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惧


在日常接到的咨询中


很多咨询的朋友


对一些行为都心存疑虑


担心一不小心就感染艾滋



“我被蚊子叮了好几个大包,如果这只蚊子正好也吸过艾滋病人的血,我岂不是要被感染了?!”



“我收到的快递上有血渍!我会不会感染艾滋呀?”




“我坐过HIV感染者坐过的椅子,我会不会被感染啊”



“我不敢来现场做检测啊,我害怕HIV感染者待过的房间里弥漫着艾滋病病毒”



“我和男朋友接吻了,会得艾滋病吗.......”


在我们单位日常VCT咨询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时
经常遇到的咨询案例。

有些时候人们闻“艾”色变。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

蚊子叮咬了艾滋病人,我们会被感染吗?

答案是“不会传播!”


被蚊子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呢?


艾滋病病毒是否像疟原虫一样


在蚊子体内繁衍并造成传播呢?


其实科学工作者早就对


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


进行了深入研究


↓↓↓
蚊子可以传播乙脑、疟疾、黄热病、登革热等疾病,但蚊子不能传播艾滋病病毒。科学家很早以前就对艾滋病病毒是否通过蚊子叮咬传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至今还没有发现蚊子叮咬能传播艾滋病病毒的依据。



1.艾滋病病毒在蚊子体内既不发育也不繁殖,所以不能通过生物性的方式传播。


2. 蚊子的口器分两部分,一部分用作吐唾液,以湿润皮肤,消化局部组织为吸血做准备;然后由另一部分用作专门吸血,而且血液的吸入是单向的,吸入后不会再吐出,两个口器互不相通。


3. 蚊子口器残留的血液仅有0.00004毫升(相当于2100吨水中,放入84公斤的其他液体),要反复叮咬2800次后,才能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几乎就不可能发生,得多大的仇恨才行)


4. 蚊子每次吸完血后,间隔2-3天,才会重新吸血,即使蚊子吸入了带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病毒在2-3天内即可被蚊子消化、破坏而完全消失。


综上①--④,也就是说,蚊子在吸了艾滋病病人血液后,再去吸正常人的血,原来血液并不会进入下一个正常人的体内。故不会传播艾滋病毒素,不会引起艾滋病感染。


艾滋病传染途径有三种


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


PS:艾滋病的感染


需要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要有伤口或粘膜暴露


二是足够量的病毒进入



三大传播途径之一

性接触传播

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或阴道分泌物中,通过性交(阴道交、肛交、口交等)的方式在男女之间或男男之间传播。一个人的性伴侣越多,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也就越大。


当前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便是性接触传播。


三大传播途径之二

血液传播


1.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


2.输入带有HIV的血或者血液制品。


3.被污染HIV的器具如针头刺伤皮肤或粘膜直接接触到含有HIV的体液。


4.在救治流血的艾滋病伤员时,破损的皮肤或创伤口直接接触到伤员含HIV的血液。


5.被带有HIV的新鲜血液污染了的刮脸刀、牙刷、拔牙、纹身、修脚使用的刀具、针具等物品不经消毒直接使用,并不慎划伤或刺伤您的皮肤。



三大传播途径之三

母婴传播

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可通过妊娠(宫内感染)、分娩(产道感染)和哺乳(母乳或不正当喂养等产后感染)。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l:space="default">
l:space="default">

研究发现,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抵抗力较弱。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等不会传播,蚊虫叮咬、咳嗽和打喷嚏也不传播,所以,拥抱和礼节性亲吻、共同进餐、共用厕所和浴室、办公用品、办公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不会感染。

l:space="default">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


艾滋病是如何传播的


那怎样预防就不难知道啦!



预防指南

1.洁身自爱,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2.不吸毒,不共用针具;


3.安全合理使用血液及血制品;


4.避免不安全规范的损伤性操作,如:文身、修脚、共用剃须刀片等;


5.控制母婴传播;


6.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与随访管理;


7.对艾滋病患者的配偶、性伴及所生的子女,进行HIV相关检测,并提供相应的咨询服务。





编辑:杨琦琪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20 www.zljnews.cn 自流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丹桂北大街288号 电话:86-0813-8109460 Email:2169130836@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2 蜀ICP备2020036881号-1 网监备案号:自公网监5103000063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电子邮箱:2169130836@qq.com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10946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