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每天有‘三荤一素一汤’餐食选择丰富多样,还提供炒菜。”在新华路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社区老人葛辅辰乐呵呵地介绍。只见厨师翻炒着美味菜肴,食堂内飘来阵阵香味,虽说还没有到用餐时间,但选菜区已早早排起长队。
新华路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自投入使用已成为辖区内老年人的一处温暖食堂。这样的老年助餐服务点在自流井区已有9个。
今年7月,自流井区“社区老年助餐网络建设项目”荣获省政府督查激励,是自贡市获评的唯一区县,全省仅10个。
跟小编一起来看看自流井区的社区老年助餐网络是如何建设?
选点布局 下足功夫
新华路社区现有居民89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已超居民总数的30%。老年人特别是空巢、留守、独居老年群体“吃饭难”问题突出,在选址上要下硬功夫。
“我们这个老年助餐点在自贡老城繁华核心地带,覆盖了檀木林、盐店街和钟云山等多个社区。”社区书记说,除了选点布局合理之外,老年助餐服务点是闲置房屋经设计改造建设而成,房租为“零”,降低日常运营成本。
自流井区打破街道乡镇行政边界壁垒,围绕“步行15分钟就餐服务圈”功能需求,择优选择居民生活密集、交通方便、服务范围覆盖老年人较广,且集中用餐及上门送餐老年人达到200人或片区高龄老人数达到400人区域,谋划助餐点位9个,覆盖31个社区、2个村,推动老年助餐示范工作率先在全市破冰落地。
这9个老年助餐服务点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闲置房屋等资源免费用于助餐建设。
菜品丰富 价优物廉
“中午的菜有红烧鱼块、酸菜兔、莴笋肉丝和海带龙骨汤、炒花菜。补贴减免后,用9元就能吃上两荤一素。菜品丰富营养又省事……”葛辅辰是老年助餐服务点的“常客”,他说,“两荤一素”的餐标是15元,一般老人打8折,用建行社保卡支付,可以满10元减3元,对特殊老人而言,只需要7.5元。
(磨子井社区菜单)
新华路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负责人关勇介绍,现在几乎每天都有40余名老年人到该助餐服务点用餐,为老年人免费准备饭后水果,还长期为社区一位老人做特别午餐。
自流井区采取“基础补贴+运营奖补”双补机制,激励助餐企业良性发展。月供餐量达100人次以上助餐点运营方补助不超2000元基础补贴,梯次推行每餐2元至5元运营补贴,针对特殊困难老人就餐,另行每餐3元补贴。截至目前,已发放各类补贴资金65万元。设立每年8万元专项资金,一般老人享餐标8折政府优惠,特殊困难老人享餐标5折政府优惠。同时与建设银行合作,就餐老人使用建行社保卡支付,可在政府优惠基础上,再叠加满10元减3元。
热心服务 群众点赞
“助餐服务点的工作人员会提前一天微信问我们用餐情况,然后根据我们需求送餐上门。”80岁的老人边世芳说,在磨子井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其余时间还能体验义诊、文娱活动,给老年人创造了聚会地点。
自流井区在全市率先开展“日行一膳”困难老人救助项目试点,以新华路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为中心,链接慈善资源,向周边的困难、低保家庭中失能、半失能、独居老人开展送餐上门服务,现已服务60余人次。同时,打造义诊、宣传、老年教育、文娱活动、棋牌娱乐等阵地,丰富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已服务老年群体超9万余人次。
截至目前,9个老年助餐点位已累计服务老年人7.6万余人次,服务人次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
“现在老年助餐点位主要是靠政府补贴、慈善捐助、企业让利等形式,但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要让企业实现盈利,我们也在探索开展多元化经营。”有关负责人说。
让企业实现盈利,可持续发展老年助餐点位的破冰思路正在形成。
“例如,老年助餐点位也可以服务年轻人、上班族等群体;在新华路社区设立捐助点,社会各界都可以捐赠,撬动慈善力量;探索发展农村助餐服务,采取以物换餐、以劳换餐、共建共享......"
此外,自流井区民政局同企业一道,组建了自流井区第一家由社区、区属企业合作成立的服务公司。现在正在筹备阶段,将于近期开业。
符合乡村特点的老年助餐服务新模式也在推进中。现已启动仲权镇、荣边镇、飞龙峡镇3个乡镇6个农村互助点建设,发展农村老年助餐服务,推动资源向乡村集聚。自流井区力争今年助餐点位达到11个及以上,辐射全区所有社区及20%的村,实现老年助餐可持续发展。
编辑:杨琦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