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媒体报道某品牌瓶装水中检出溴酸盐,引起了公众对溴酸盐这种物质的广泛关注,它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出现在饮用水中?对人体又有什么危害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溴元素在地壳中分布广泛,在自然水体中通常以溴化物形式存在,主要存在于海洋。人类生产生活中也会使用种类繁多的含溴物质,如无机溴化物、溴酸盐和含溴有机化合物等。
内陆水系的溴化物主要来源分为自然来源和人为污染来源,自然来源包括降水、土壤溶出、海水侵蚀等,一般情况下,内陆水系中溴化物的浓度随着与海洋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减少。人为污染来源包括采矿、含溴化工产品生产及使用、含溴污水的排放、含铅汽油添加剂分解等。

通常情况下,内陆水系中可检测到的溴酸盐很少,饮用水中的溴酸盐主要来源于臭氧消毒过程。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在杀灭水中细菌和病毒的同时,如果水中存在溴化物,臭氧会将溴化物氧化生成溴酸盐。
摄入一定浓度溴酸盐后,人体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无尿、腹泻,以及程度不定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溶血性贫血及肺水肿等症状,大多数症状是可逆的。而一旦摄入了高浓度溴酸盐,则可能出现肾衰竭与耳聋的症状,是不可逆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溴酸盐列为可能的人类致癌物(第2B组)。
尽管溴酸盐会危害人体健康,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为了保障公众饮用水安全,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对饮用水中的溴酸盐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制。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世界卫生组织2022年增补版《饮用水水质准则》、欧盟《饮用水水质指令》(2020/2184)和日本《饮用水水质标准》(2020)均规定溴酸盐的限值为0.01mg/L,美国《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规定溴酸盐的污染物最大浓度值为0.01mg/L。

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制定饮用水中溴酸盐限值时,均会根据相关研究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估,确保将溴酸盐带来的健康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因此符合标准的饮用水都是安全的。
编辑:杨琦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