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部门 镇街 视频 直播 德铭讲堂

暑期安全“特”重要 | 晴热天气“返场”,特种设备“中暑”怎么办?别担心,这份消暑指南帮到你

2024年08月02日 11:06

0



进入夏季高温天气
除了人需要注意防暑降温
你知道我们乘坐的电梯、游乐设施
企业里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
起重机械、叉车等特种设备也会“中暑”吗?




这些设备一旦出现运行故障
可能给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风险
怎么办?
以下这份《特种设备消暑指南》能帮到你


电 梯
lns="http://www.w3.org/2000/svg" viewbox="0 0 32 21" style="display: block;" xml:space="default">
设备“中暑”的后果或问题
1.室外电梯或观光电梯轿厢内温度过高,导致乘客中暑。
2.电梯故障率明显增大,导致人员被困。
3.引起曳引系统的电动机温升超标、制动片摩擦及减速箱润滑性能降低。
4.控制系统因高温而出现工作不稳定现象。
预防设备“中暑”注意事项
1.加强日常管理,对达不到电梯使用条件的电梯应停止使用。
2.加强对电梯的检查,更换不稳定的部件,降低电梯的故障率。
3.检查电梯应急报警装置的有效性,发现应急报警装置故障应立即进行修复。
4.机房温度过高,应增加降温装置。
5.检查电梯曳引机的工作性能,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停用。
设备“中暑”后的处理方法
1.发现电梯困人应按电梯标牌指示的电话号码拨打求救电话,并立即进行科学的救援。
2.对产生故障的原因进行分析,防止再次发生事故。
3.对产生故障的电梯,待整改后满足电梯使用条件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4.对温度超标的机房,加装降温装置。
5.对出现异常情况的曳引机、制动器、电动机、减速箱、电子元器件、润滑油进行维修或更换。

起 重 机 械
lns="http://www.w3.org/2000/svg" viewbox="0 0 32 21" style="display: block;" xml:space="default">
设备“中暑”的后果或问题
1.处于室外的起重机械操作室内因温度过高,导致作业人员中暑。 
2.液压系统故障。
3.电器元件过热烧毁,起重机电线电缆受到高温辐射,易加速老化,造成绝缘层脱落,或电缆开裂,引发触电,电气火灾等事故。
4.高温使润滑油的粘度减少,降低润滑的效果,加速起重机主要零部件的磨损。
预防设备“中暑”注意事项
1.高温酷暑天应尽量避免最热时间段进入露天操作室内作业,有条件时应选择清晨等温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起重操作。 
2.注意对液压系统油液的冷却,防止处于曝晒之中。更换符合作业环境要求的润滑油和液压油。
3.注意电器房的防暑降温工作,有条件的在电器房装空调,或者避开高温作业。
4.电线电缆和电气元件要经常性检查,发现破损开裂及时修复。
设备“中暑”后的处理方法
1.发现人员中暑应按中暑后处理方式进行救助,必要时打120急救电话或送医。
2.修复液压系统故障。
3.修复或更换变形或失效的电器元件、电线电缆、零部件。
4.对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研究对策,避免同类问题的重复出现。

场(厂)内 专 用 机 动 车 辆
lns="http://www.w3.org/2000/svg" viewbox="0 0 32 21" style="display: block;" xml:space="default">

设备“中暑”的后果或问题
1.液压系统故障。
2.发动机过热,车辆自燃。
3.高温导致轮胎磨损加剧,内部气压升高,车辆轮胎爆裂。
4.高温使润滑油的粘度降低,导致润滑变差,加速车辆零部件的磨损。
5.高温导致水箱“开锅”。
预防设备“中暑”注意事项
1.司机室配备灭火器,及时对失效的灭火器进行更新,做好相关防自燃检查。
2.经常性对轮胎的状况进行检查,及时更换老化、破损轮胎,减少车胎压力,减速行驶,有条件的单位更换成实芯轮胎。
3.清洗水道,清除冷却系统的水垢,疏通散热器的散热片。经常检查风扇传动带的松紧度,调整蓄电池电解液密度,并疏通蓄电池盖上的通气孔,视情况加注蒸馏水。
4.确保车辆不缺水、不漏油、不缺电,定期检查润滑油,有条件时使用夏季专用润滑油。
设备“中暑”后的处理方法
1.修复液压系统故障。
2.发生车辆自燃及时扑救。
3.更换或修复爆裂的轮胎。
4.及时更换或添加冷却水。
5.对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研究对策,避免同类问题的重复出现。
大 型 游 乐 设 施
lns="http://www.w3.org/2000/svg" viewbox="0 0 32 21" style="display: block;" xml:space="default">


设备“中暑”的后果或问题
1.长时间的暴晒、高温、高湿等易使大型游乐设施表面漆层损伤、脱层,零部件锈蚀加剧和传动的结合面阻滞,润滑剂挥发加速,冷却系统功耗变多,设备能耗增大。
2.高温的环境使电气线路老化加剧,电气短路、接触不良的可能性加大,甚至出现电器自燃。
3.高温导致大型游乐设施液压系统的油液稀释和变质、密封件老化趋严重,易产生泄漏,传动效能降低。
4.高温、高湿使得上下游客通道地面、厢内地板和栏杆扶手表面湿滑,易造成人员滑倒和跌伤。
5.游客乘坐室外运行的大型游乐设施,易发生中暑现象。
6.长时间在暴晒环境下工作,作业人员可能发生中暑、脱水、热伤风等不适,导致误操作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预防设备“中暑”注意事项
1.加强日常检查,如有橡胶轮等部件开裂磨损,及时更换。
2.定期检查设备电气绝缘和接地状况以及电气元件的工作状况,及时更换不良绝缘件,清理电气元件锈蚀和排除接地装置的不良导体。
3.及时更换变质的液压油、脏堵明显的滤芯和失效的密封件。对传动件润滑状况不良的及时实施润滑改善,对零部件锈蚀和传动的结合面阻滞明显的及时予以清理。
4.运营前查验通道状况,核实湿滑、破损存在程度。
5.封闭舱室内采取降温设施降温,提供防暑药品,设置遮阳棚,游乐项目运营时,及时关注游客状况,提醒游客注意事项,如遇游客中暑,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6.制定防暑应急预案并有效落实,配备相应防护用品和急救药品,落实人员职责和防护措施,进行相应的防暑培训。
设备“中暑”后的处理方法
1.游客排队等候区域建议设置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包括但不限于遮阳棚、风扇等),同时做好现场游客身体突发不适的应急预案。
2.有封闭座舱的设备(如摩天轮),应有通风措施或有效降低座舱内温度的措施。
3.针对功率较大的大型游乐设施,应确保其控制系统或动力系统处于可正常工作的温度区间内。
4.遭遇极端天气时,相关单位应备有暂停户外大型游乐设施开放的处置预案。

客 运 索 道
lns="http://www.w3.org/2000/svg" viewbox="0 0 32 21" style="display: block;" xml:space="default">


设备“中暑”的后果或问题
1.设备润滑油温度过高;
2.高温容易引起沿线森林火灾;
3.高温导致影响设备散热,可靠性下降,故障停车;
4.电子元器件及安全保护装置失效。
预防设备“中暑”注意事项
1.监控设备温度,合理控制运行速度;
2.加强对线路沿线森林的监控,事先整理防火带;
3.密闭的车厢加装通风扇(24伏电瓶),也可以采用冰凉垫,提供防暑药品,设置遮阳棚,在候车室安装空调;
4.加强电气控制柜内降温,减轻负荷、避免长时间运行;
5.加强设备巡检,特别是电子安全装置检查。
设备“中暑”后的处理方法
1.更换老化/损坏的元器件、部件;
2.彻底清除防火带内的易燃物。
锅 炉
lns="http://www.w3.org/2000/svg" viewbox="0 0 32 21" style="display: block;" xml:space="default">
设备“中暑”的后果或问题
1.锅炉燃料(煤粉,稻壳,柴油等)如未妥善存放易发生自燃引发火灾。
2.锅炉的油、气等燃料易发生爆炸。
3.高温酷暑天电网非正常供电或停电导致锅炉不正常运行或发生故障。
4.高温天气停炉进入锅炉作业时,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体征受到危害。
5.水泵,炉排电机等功率较大用电设备的电源线路易老化,引起漏电或火灾。
6.某些自动保护装置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失灵,丧失保护功能。
7.水泵、风机等设备的轴承润滑冷却系统可能因冷却水温度高、流量不足、冷却系统结垢导致超温。
8.锅炉房内闷热,司炉操作人员容易出现离岗脱岗或中暑现象。
9.高温跳闸造成停电。
预防设备“中暑”注意事项
1.燃料堆放应符合消防规范,控制燃料堆放数量,并且配备灭火设备。
2.加强通风措施,降低可燃易爆燃料挥发后在空间的浓度。
3.加强供电网建设维护,确保备用电源及时供电,或相关备用发电机组处于随时能用状态,且能满足最低功率要求。
4.高温酷暑天应尽量避免最热时间段进入锅炉内作业,应选择清晨等温度较低时间段进炉作业。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通风和温湿度检测,并有专人监控,在设备停产检修期间的人员内部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注意监测氧浓度等安全指标,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确保设备正常有效工作。
5.注意检查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差、压力差,冷却系统需定期进行反冲洗。
6.做好高温酷暑天的防暑降温工作,操作室内加装空调设备,锅炉控制柜等设备放入操作室内。人员应按要求配备劳保用具和急救药品,重要场所可配备监视装置。
7.认真做好锅炉停电保护演练工作,防止锅炉出现超压或缺水事故。
设备“中暑”后的处理方法
1.如早期火势较小,尽快灭火,火势较大应报警,疏散人员,迅速撤离。
2.重要场所可配备自动喷淋装置。
3.对内部电网进行检修,确保无异常后及时联网供电。
4.发现人员生命健康出现问题,开展急救并及时送医。
5.当锅炉辅机等失灵时,应按紧急停炉操作停炉。
6.自动保护装置失灵时,应加强人工控制,并及时修复。
压 力 容 器
lns="http://www.w3.org/2000/svg" viewbox="0 0 32 21" style="display: block;" xml:space="default">

设备“中暑”的后果或问题
1.对液化石油气、液氨等液化气体介质的可能发生超温超压现象,甚至可能导致爆炸。
2.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泄压装置动作,介质向外排放。
3.因可燃介质外排,遇点火源导致燃烧发生,甚至爆炸。
4.因有毒介质外排,导致发生附近人员中毒。
5.放热反应类容器供电不正常或停电引起反应速度无法控制。
6.高温天气进罐作业时,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体征受到危害。
7.移动式压力容器行车在高温路面导致轮胎磨损加剧,内部气压升高,车辆轮胎爆裂。
8.气瓶在烈日下暴晒引起超压变形、泄漏或者爆炸。
预防设备“中暑”注意事项
1.对液化气体介质的露天储罐应及时检查喷淋降温装置、浓度报警装置能否正常使用,必要时采取强制通风降温措施。
2.严格控制液化气体贮槽的液位。
3.对盛装氢氟酸、液氯等剧毒介质的贮槽区域,可进行全封闭处理。及时检查安全阀、压力表、液面计、确保安全附件正常工作,必要时可安装超温超压报警装置。
4.控制容器内介质液位,尽可能处于低液位工况运行,一旦爆破片等安全附件,出现超压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倒罐作业。
5.检查各密封面、点。
6.对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应避免安全阀超压排放,一旦压力上升,采用喷淋、通风等降温手段。
7.放热反应类容器应有可靠自备电源或冷却装置。
8.高温酷暑天应尽量避免最热时间段进入容器内作业,应选择清晨等温度较低时间段进罐作业。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通风和温湿度检测,并有专人监控,在设备停产检修期间的人员内部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注意监测氧浓度和有害物质含量等,并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9.加强移动式压力容器车辆检查,防止爆胎。
10.控制车速,防止车辆侧翻。避免长时间行驶,避免午间时间段行车。
11.气瓶的运输和储存应避免在烈日下暴晒,应存放在阴凉处,必要时采取降温措施。
设备“中暑”后的处理方法
1.液化气体介质的储罐发生超温超压,果断采取其他喷淋降温、强制通风等措施。
2.如早期火势较小,尽快灭火,火势较大应报警,疏散人员,迅速撤离。
3.对火场周围设备进行倒罐,将容器内介质转移至安全处。
4.当出现泄漏时采取紧急堵漏措施。
5.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6.对发生事故及事故周围的设备应进行全面检验,确定设备安全状况后再投入使用。
7.紧急停车。
8.发现人员生命健康出现问题,开展急救并及时送医。
9.当出现容器泄漏时采取紧急堵漏措施。
10.对发生事故及事故周围进行交通管制。
11.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12.总结处置的经验与教训,完善管理制度。

压 力 管 道
lns="http://www.w3.org/2000/svg" viewbox="0 0 32 21" style="display: block;" xml:space="default">

设备“中暑”的后果或问题
1.液化气体介质的管道可能发生超温超压现象,甚至可能导致爆炸,特别是装卸装置中液相管截止阀、紧急切断阀之间管段。
2.温度升高可能导致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泄压装置动作,介质向外排放,引起燃烧、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
3.压力管道因温度升高产生膨胀,可能导致支吊架异位、热应力增大等安全隐患。
预防设备“中暑”注意事项
1.保温,监控压力管道压力和温度等参数,确保在正常可控范围之内。
2.装卸装置中液相管截止阀、紧急切断阀之间管段加设回流管。
3.打开相关阀门,使压力管道内介质流动。
4.严格控制操作参数。
5.严格按规范安装压力管道,确保压力管道的柔性,保证足够的膨胀量。
设备“中暑”后的处理方法
1.紧急停车,降压处理。
2.对发生事故的压力管道进行全面检验,满足要求方能投入使用。
3.可燃、有毒介质引至事故罐等安全地方。
4.当出现泄漏时采取紧急堵漏措施。
5.对发生事故及事故周围的设备应进行全面检验,确定设备安全状况后再投入使用。





在此提醒广大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

要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加强事前防范和应急值守,严防并遏制高温天气引发的特种设备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文章来源:广东特种设备安全



编辑:杨琦琪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20 www.zljnews.cn 自流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丹桂北大街288号 电话:86-0813-8109460 Email:2169130836@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2 蜀ICP备2020036881号-1 网监备案号:自公网监5103000063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电子邮箱:2169130836@qq.com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10946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