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洒在自流井广袤的土地上,文明实践的种子已经深深扎根于城乡融合的土壤之中。我们看到一幅幅充满活力与希望的景象:在邻里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无论是城市的退休老人还是乡村的手工艺人,都在这些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和价值。在自然书屋,孩子们聚精会神地阅读着书籍,无论是城市的孩子还是乡村的孩子,他们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随着文明实践城乡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我们正见证着一个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图景。
在竹元村文化广场,村里的老年人包抄手、看表演,感受免费理发、修剪指甲等爱心服务。而提供这份“礼包”的,正是五星街磨子井社区。竹元村与磨子井社区的“牵手”始于两年前的金秋时节,竹元村、磨子井社区授牌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互融·共享”城乡融合创建示范点,也以此拉开自流井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铿锵步伐。
“孩子们,收割麦子要这样,一手抓住麦秆,一手用镰刀轻轻一割,注意安全哦……”李大爷贴心地嘱咐道。在今年开展的农耕体验活动中,仲权镇组织新民街社区青少年和镇上孩子一同畅游仲权山水田园,在宏伟村的区稻粱产业园下田摸鱼、在群光村观察桑蚕吐丝结茧、在全胜村钓龙虾,成为城乡融合的“生动注脚”。
自流井区拥有全市近郊唯一的飞龙峡省级森林公园、最大水库狸狐洞和尖山4A级风景区,山、水、田、林生态格局自成一体,优异的自然禀赋成为满足“城里人”“乡愁”记忆的宝贵资源。为此,自流井区立足城市近郊区位优势和特色生态资源禀赋,差异化打造“红色仲权、诗意荣边、康养飞龙峡”产业圈,做好城市、农村两篇文章。
城与乡,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形态。“融合”二字,体现城乡互融互促、差距逐步缩小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问需于民,制定“需求清单”显得尤其重要。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通过“川善治”平台,反映“老年人渴望丰富文化生活”的需求。很快,自流井区文化馆送来专业广场舞老师,每周到此开展文化志愿活动。
“我已经70多岁了,无法自己采摘,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卢大爷笑着说道。初夏时节,社区志愿者团队走进竹元村卢大爷家中,采摘并购买500多公斤滞销的李子。在竹元村收集孩子们想上的兴趣班课程后,很快,汇东实验学校派出老师走进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定期为孩子们送去篮球、魔术、剪纸、音乐等课程。这样的善举,源于自流井区积极培育多元主体,促进服务融合。组建城乡融合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一核多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城乡融合服务主体,开发出跨城乡文化服务、困境帮扶、“公益+低偿”便民服务等文明实践项目。
“城乡文明实践基地,承载着传播知识、培育文明的使命。在这里,市民和村民可以共同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科技、环保等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负责人表示,自流井区将卢德铭故居、区委党校、雷婆婆工作室、市盐业历史博物馆等城乡文明实践基地、站点纳入城乡融合阵地清单。建立由场馆专家、党校讲师、理论宣讲队等志愿者组成的城乡融合人才库。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今年,自流井区将把城乡融合试点推广覆盖到所有镇街,推出“保护乡村非遗 留住乡愁记忆”“爱心筑梦·志愿同行”“剪纸艺术入乡村”系列互融共享城乡融合实践项目,逐步形成专业化、规范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力量和网络。
破浪者一往无前,勇毅者战无不胜。在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我们共同见证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自流井区也将以奋发之姿,绘就城乡共同繁荣新画卷,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编辑:石枭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