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为吸引职业院校的优秀学生干部到农村任职,建设乡村,为乡村注入新活力,“兴村特岗”应运而生,自流井区被定为首批试点区。
十月,自流井区荣边镇干塘村,秋雨后的天空湛蓝如洗,空气格外清新。村党总支副书记张中琴正与老同志一起,穿梭在田间地头,为村民们送去政策的温暖。这位自流井区首批“兴村特岗”人员,一到任就迅速融入工作,成为了村民们的贴心人。

“黄四孃,别忘了买医保哦!”张中琴每到一处,都与村民们热情打招呼,耐心讲解政策,拉拉家常,了解各家情况。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如今的游刃有余,张中琴凭借在学校担任学生干部的经验,虚心请教,迅速适应了农村工作,并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认可。
为何要招引这样的年轻人到农村任职?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现有农村干部队伍面临诸多挑战。为此,我们对症施策,创新推出“兴村特岗”机制,旨在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才俊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通过全覆盖摸排,精准绘制乡村产业、人才地图,首批选定自流井区为试点区,并选定多所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在选拔过程中,自流井区坚持高线准入,综合考虑政治素质、专业背景、组织能力等设置资格条件,重点面向担任过学生干部的青年才俊。经过严格考试和层层选拔,最终从八百余名报名者中择优产生了首批二十名“兴村特岗”人员。

为了确保“兴村特岗”人员能够用得好、留得住,自贡市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他们建立“三师帮带”结对机制,将“兴村特岗”人才下派到村任党组织副书记或主任助理,纳入基层干部培育计划进行有针对性跟踪培养。同时,明确基本工资、生活补贴等基本保障,与村“两委”成员同等享受绩效考核待遇,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下。

在自流井区,这些“兴村特岗”人员正全面参与到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中心工作中历练提升。他们有的聚焦红色研学、康养民宿等产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有的则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们一起劳作,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豪迈篇章。
自流井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健全“兴村特岗”管理运行体系,释放机制效能。对条件成熟的“兴村特岗”人才,在村两委换届时将择优推荐进入村两委班子,为乡村振兴事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乡村振兴青年有位。首批自流井“兴村特岗”显著提升了农村干部的专业能力,解决了人才的结构性问题。他们正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持续为自流井乡村振兴事业贡献着自己。
编辑:杨天耀
编辑:肖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