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建为笔
绘就自流井区乡村治理新画卷
凭实干作墨
书写乡村和谐发展新诗篇
如何纵深推动乡村治理再上新台阶?自流井区经验做法值得借鉴。我区聚力解决“谁来治、治什么、怎么治”这一问题,探索走出一条党建引领农村集中聚居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乡村治理新路。
自治先行,解决 “谁来治理” 难点
“现在有了这个工作小组,啥都安排得明明白白,我们心里踏实多了!”村队长们感慨道。自流井区组建起 “党建引领社治” 工作小组,定期调研总结,让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明确村党组织直接领导治理小组开展日常评分、收支公开等工作,确保治理小组决策“三重一大”符合法律法规、村规民约、民风习俗,将党的领导贯穿治理工作的全过程。
村民们通过自荐和互荐的方式踊跃报名,村党组织则开启 “火眼金睛”,严格审核、审批。按照为人热情、公道正派、群众公认原则,选举组成了基层治理小组,选优配强骨干力量。
在 “党小组推动、党员带头” 的工作模式下,一个个院落党小组成立,帮助解决群众生活物品代购、垃圾清理等实际问题,确保治理工作处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受益于党员帮扶的王大哥说道:“有党员同志帮忙,我们生活方便多了”
以民为本,明确 “治理什么” 方向
“你想要的美好家园是什么样”“希望我们做些什么”,这些问题一扔出就打开了群众的话匣子,让大家尽情倾诉心中的想法。工作人员通过 “发点球” 的方式,收集整理了群众在环境卫生、乡风文明、基础设施等方面的 50 余条意见建议,真正做到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
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镇党委和村党组织迅速行动。村 “两委” 班子成员带着 “小板凳” 和初步方案,走进户长会、院坝会这些 “板凳会议” 现场,与群众围坐在一起,逐字逐句 “推敲” 方案内容,从治理内容到评分方式,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力求让方案更贴合群众需求。
参与 “板凳会议” 的刘大叔表示:“这种和干部一起商量事儿的感觉真好,感觉自己也能为村子出份力!”
方案制定好后,自流井区采取 “揭榜” 的方式,将“党建引领社治”试点实施方案在乡镇和试点村进行公示,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建议,逐一吸纳、回复,得到群众认可,提高群众参与治理的主动性,确保方案既实用又可操作。
注重实效,探索 “怎样治理” 方法
“有了这个评分,大家都更积极了,家里干净了,心情也舒畅!”以 “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为目标,自流井区将目光聚焦到群众的日常生活。结合居住环境、子女教育、婆媳关系、邻里和睦等方面,精心建立了 “道德之家”“卫生之家” 评分细则,足足设置了 41 项评分内容。这些细则就像一个个小目标,激励着群众积极参与,有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有为者脸上有光、落后者红脸出汗。采取“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公示”方式,每月对照细则逐户进行评分,单项评分最高的家庭对应获得荣誉铭牌,季度得分最高的院落,评为“最美院落”,年度单项得分最高的家庭对应获评“道德示范户”“卫生示范户”。
“治理费用怎么收?”“花在了哪里?”自流井区参考试点区内村民收入情况,合理确定治理费用收取标准,并从试点区内聘用 8 人从事保洁工作。同时,设立评分及财务公示制度,每月将评分结果和支出情况上墙展示,让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群众监督,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好评。村民吴大爷点头称赞:“钱花在哪儿都清清楚楚,我们交钱也交得放心!”
编辑:杨琦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