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主心骨,汇聚向心力,激发新动能。自流井区创新打造“井”系列红色党建品牌,聚焦居民服务供给、新就业群体、社区可持续发展,将基层治理“千条线”融入“一张网”,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随着新业态经济的迅速发展,一大批新就业群体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哪里有群众,党的工作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自流井区积极探索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方法路径,聚焦新就业群体打造“井小哥”党建品牌。
舒适的休息环境、空调、饮水机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井小哥之家”服务驿站里,外卖小哥们坐在椅子上休息,等待派单。“建设好‘井小哥之家’服务驿站,不仅为外卖骑手们提供便利,更是为体现对他们的尊重和认可,提升他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流井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自流井区推行新就业群体“建家、恋家、兴家”三步安家法,利用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打造“井小哥之家”服务驿站,提供休息充电、子女托管、诉求办理等多样化服务。建立“志愿服务—积分管理—奖品(服务)兑换”工作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报到备案,发挥走街串巷优势参与基层治理,通过“随手拍”活动发现安全隐患。
“以前,我要修补衣服,要去很远的菜市场,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可以了。”居民王阿姨开心地介绍起来。“社区不仅有亲民服务,还有便民服务,住在这里感到很幸福。”自流井区秉持“便民利民、邻里融合”理念,建立健全“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院落)党小组—党员户”的组织体系。
通过召开院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精准摸排居民生活需求,建立“能工巧匠”居民资源库,经过自愿报名、群众推荐、精心筛选等方式公示擅长手艺、联系方式等,打造“井小坊”城市社区便民利民服务微阵地,一站式高效、精准对接居民日常需求,让居民生活更舒心。
崭新的“爱心共享角”“一点爱”便民驿站令人耳目一新,开放式的办公台、休息座椅等设施配备齐全,新的办公区域空间布局更优化,既方便群众办事,又提供温馨舒适的办事环境。自流井区将继续做好“家门口”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解决生活“小事情”,赢得群众“大满意”。让便民服务落到实处,延伸覆盖到每个家庭当中。
“社区的临时菜市场地块一直闲置着,我们通过社区社会企业与成都的公司合作运营停车场,建成80个停车位,每年有约10万元收益。”龙凤山社区党委书记说到。自流井区带动街道将社区社会企业作为社区自我“造血”、增强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通过完善制度机制、拓展服务外延、释放发展红利,打造党建引领社区社会企业发展2.0模式,变单向“输血”为自我“造血”,不断增强社区发展动能,满足居民多元需求,扎根于社区和居民之中的社区“小企业”越来越多。
出台全市首个培育发展社区社会企业实施办法,采用“公益+低偿”等方式因地制宜发展社会经济,盘活闲置资源,丰富服务供给,促进居民就业,收益反哺社区治理,以“小企业”服务“大民生”。“以前想拓展业务范围,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也没有明确的决策程序和依据,怕触‘红线’,心有余力不足。自从出台《办法》,制度上作明确,我们干事更有底气了!”三八路社区党委书记坦言。
一条条扎实的举措
一项项可喜的成就
……
随着党建力量向基层不断下沉
百姓幸福感越来越高
勾画出自流井区基层治理美丽新画卷
编辑:龚紫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