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蟾蜍(俗称癞蛤蟆)

满身的疙瘩
大概许多人看见它


广东珠海一男子
因在家中食用蟾蜍中毒
一人治疗无效去世

翻看新闻
因食用蟾蜍引发的悲剧还不少
2021年,惠州一儿童和小伙伴们玩起了“火烤蟾蜍”的游戏,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个孩子竟然吃起了烤蟾蜍,导致中毒。
2018年,广东省曾发生一起因个人捕捉并食用蟾蜍而造成家庭聚餐5人食物中毒(其中1人死亡)的事故。
蟾蜍,俗称“癞蛤蟆”,属水陆两栖爬行动物。其皮肤粗糙,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皮肤腺,在耳后的一对最为发达,称为耳后腺,其分泌的白色乳状液体或黄色液体是蟾蜍毒性的来源。
蟾蜍皮肤及腺体中含有多类有毒物质,包括蟾蜍毒素、肾上腺素类似物等,这些成分可直接影响心脏、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
人因误食、过量使用蟾蜍或其分泌物(如蟾酥)而引发毒性反应,中毒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心悸、心律不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
直接接触蟾蜍也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红肿、红疹、瘙痒等症状,还有可能引起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如果毒液进入眼睛,还会引起视力下降、眼部红肿、瘙痒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① 误食蟾蜍后,可先自行催吐,如用筷子压迫舌根催吐,以减少胃肠道的吸收;
② 皮肤染毒时需迅速用温开水冲洗,并尽快就医。
蟾蜍不仅不能擅自烹食
武侠小说中
自行用蟾蜍“以毒攻毒”
来治病的虚构情节
更是不能相信!
此前浙江一男子听说吃蟾蜍对治肿瘤有效,连续三天每天吃一只,结果送到医院时已经没了心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张瑞表示,患者身体本就虚弱,这些毒物可能携带多种病菌与寄生虫,且体内毒素及外壳难以消化,易引发感染、中毒甚至死亡。

至于将之泡酒可消除毒性并无科学根据,酒精反而会加速毒素溶解,近年已有多起饮用蟾蜍酒致死案例。
仅食用腿部肌肉也无法避免危险,因为毒素可通过蟾蜍的淋巴循环渗透至全身组织。
再次提醒——
切勿听信民间偏方,擅自食用蟾蜍及其制品
蟾蜍毒素毒性强,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转发提醒身边人!
编辑:杨琦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