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前,要想回答这类问题,需要花很长时间实地调查、核实;如今,在自流井区,随着“智慧+网格”管理模式逐渐成熟,这类问题的答案会在一块巨型屏幕上实时呈现。

一块智慧大屏勾勒出一幅靓丽文明的城市画卷。走进自流井区智慧环卫综合指挥中心,蓝色的大屏上,垃圾点位分布、车辆运行轨迹、垃圾清运量等实时数据清晰可见。“发现问题后,平台会立即提醒,与此同时,环卫工作人员的终端也能收到预警,提醒他们及时处置。”区综合执法局负责人透露,“智慧大脑”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打造全域覆盖、智能闭环的环卫作业体系,实现了垃圾清运、公厕维护、道路保洁等业务“一网统管”。


在“智慧环卫”监管场景下,一旦发现垃圾暴露、作业车辆未清扫等问题,系统就能及时抓取。据了解,全区构建了30余个覆盖垃圾清运、公厕维护、清扫保洁、洒水降尘等多项业务的高效作业网格,实时监测全区26条主街道、100余条次背巷道的环卫作业人员、车辆、设施、业务等数据。实现对垃圾清运点位、车辆和线路等内容管理,让城市变得更智慧、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科技公司技术人员介绍:“透过这块大屏,我们能够随时掌握作业人员工作状态、健康状况和车辆作业状况、运行轨迹,实现‘数字图景+数据看板’的可视化、智能化、闭环式管理。”

“我们这里的公厕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异味。”谈及附近的公厕卫生情况,社区居民纷纷点赞。原来,通过智能终端和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工作人员能够快速识别问题并启动应急处理流程,做到“5分钟”响应、处置闭环,有效提高了辖区垃圾溢满、公厕异味、道路污染等问题的处置效率。区综合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处置应急事件300余起,满意率100%,办件率提高70%。

早起晨练的市民张先生称赞:“现在城区、背街巷道都很干净,环境也美了,生活在这里幸福感飙升。”画面一转,在舒坪街道的垃圾压缩中转站,环卫车辆将垃圾清运到此处,倒入一台垃圾压缩机组。环卫人员站在箱体外侧,采用平台远程操作,箱体的翻斗机构向上翻转,将垃圾倒至箱体内,由箱体内部压缩机构压缩,短短40分钟,10余吨垃圾被顺利“吞”下,体积被压缩为原来的2/3。
据介绍,在车辆数据精细化、人员分布可视化、应急处置实时化的基础上,全区还持续推行环卫保洁“六净六无”标准、公厕维护“十步”工作法以及垃圾清运“桶车对接”模式,为智慧城市管理和绿色发展添“翼”增“益”。

更绿色、更先进、更智慧,这是插上“数智翅膀”的环卫新面貌。从美好民居,到城市共建,自流井区对城市服务的探索从未止步,正以“一网统管”助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用“绣花功夫”绣出城市华美蝶变。
编辑:肖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