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种地,就靠自己的一点力气和经验,现在不一样了!”自流井区飞龙峡镇丁香村的职业农民陈钦德站在绿油油的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基地前,脸上洋溢着笑容,“现在有国有公司统筹,村集体经济组织,我们啥都不用操心,每月能领工资,年底还能分红,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
今年初,自流井区启动“大园区+小业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试点工作,探索出一条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子。通过“国有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职业农民+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国有公司统筹资源,聘请职业农民负责种植管理,村集体组织协调,农户参与分红。这种模式不仅破解了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还通过专业化种植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我们通过土地流转推动集约化、规模化种植,运用科学种植技术和精细化管理模式,有效提升了种植效益。今年利用上级补助资金采购了10余套农机设备。”龙乡聚美公司负责人坦言,“预计亩均产值将较传统种植提高30%以上。”
如今,飞龙峡镇丁香村、星星村390亩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基地绿浪翻滚、满目生机。在这里,创新农业模式与机械化耕作相结合,不仅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难题,更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以前种地又累,收入还不高,现在有了机械化,轻松多了。”职业农民张宇一边操作着农机设备,一边感慨道,“我们按照科学标准种植,产量和质量都有保障,收入也稳定了。”
“我们和国有公司签了订单,他们负责销售,我们只管种好地。”职业农民刘洋说,“现在不用担心农产品卖不出去,收入也有保障,大家都很安心。”国有公司不仅负责种植环节的统筹,还打通了销售链路,破解了农产品滞销和价格波动的难题。这种“各司其职、多方共赢”的机制,有效激发了各方积极性,形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以上,农户既有分红又有务工收入。“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不少,也能为村民办更多实事了。”丁香村村支书自豪地说。
自流井区将持续深化“大园区+小业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扩大试点范围,计划明年将种植模式推广至周边2个乡镇,同时联合市农科院优化大豆玉米复合带状种植技术标准,提升机械化作业水平,探索“订单农业+品牌营销”模式,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宽销售渠道,确保农民收益稳定增长。
“我们有信心把‘自流井模式’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样板。”自流井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在科技与智慧的共同浇灌下,自流井区“大园区+小业主”的创新实践,不仅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时代之问,更蹚出一条多方共赢、活力迸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随着试点经验的不断成熟和完善,一个可复制、可推广、具有旺盛生命力的 “自流井模式” ,正从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昂首走向更广阔的田野。
编辑:石枭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