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部门 镇街 视频 直播 德铭讲堂

从“潜力股”到“生力军”!“令人心动的乡村offer”如何让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

2025年07月16日 09:26 德阳市新闻传媒中心

0

最近一段时间,德阳绵竹市用“令人心动的乡村offer”吸引着大批年轻人纷至沓来,他们或是周边的大学生,或是职业院校的“技术流”,他们在田间地头玩出了新花样:大学老师带领村民种灵芝,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正在打造网红咖啡馆,她的员工是来修学分的学弟学妹……当各地正用“真金白银”争夺高端人才时,德阳绵竹市却另辟蹊径:把职业院校的“潜力股”变成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产业链嵌入教育链 从以教促产到以产兴乡

在海拔1200米的广济镇吉祥村,四川天一学院与村委会共建的高山林下种植基地正在改写传统种植模式。通过“院校老师+学生团队”的模式,2024年,吉祥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100万元。广济镇组织委员曾蕾说,这都得益于驻村职教人才刘晓凤的指导和帮助。

1.jpg

刘晓凤是2023年被派驻到吉祥村,她的身份是四川天一学院中药学专业的老师。驻村后,刘晓凤带领百余名学生每周定期来到吉祥村,通过土壤监测确定适宜种植的药材品种,同时利用高山气温较低的这一特点,发展反季节食用菌种植。如今,反季节种植的食用菌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种植的中药材也供不应求。很多当地村民看到收益后,也纷纷加入进来。当下,吉祥村正在院校的帮助下尝试种植灵芝和天麻。

2.jpg3.jpg

在产业链中嵌入教育链,受益的不仅仅是吉祥村,对于刘晓凤和她带领的学生团队来说,长期在生产一线的实践,让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全国各类赛事中频频斩获奖项。《桔乡护肺宝—清肺驻氧,呼吸无界》获2025年全国高校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全国总决赛中国地区选拔赛国家二等奖;《职教引航·富满吉祥——“榆”你共富裕》获2025年第二届德阳市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项目还进入到2025年第五届四川省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

4.jpg

这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双赢图景。对吉祥村而言,高校智力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增加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村民形成了可持续的增收模式;而对院校师生而言,一线实践不仅催生了全国性竞赛奖项,更让科技成果在田间地头完成从实验室到市场的价值跃升。而刘晓凤的双重身份恰好是这种协同的纽带——既以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又通过产业实践反哺教学创新,实现了院校与乡村的互相成就。

闲置资源变创新舞台 构建人才落地“缓冲带”

“村里的咖啡馆,怎样才能吸引到城里的顾客?”“咖啡馆改造后,人手问题如何解决?”当记者走进绵竹市富新镇文永村的乡村咖啡馆,四川天一学院的毕业生郑文雅正和青创咖啡馆的主理人、咖啡馆资产所有人等热烈地讨论着。

5.jpg

毕业于市场营销专业的郑文雅从大一开始便尝试自主创业,也是文永村首批参与乡村振兴项目的运营人。郑文雅说,她们将通过改造,将文永村的咖啡馆打造成网红打卡地,同时,咖啡馆也将成为学院在校学生的实践基地,通过现场实践、参与创业等方式获得学分,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

6.jpg

针对乡村振兴过程中引进人才面临的供需错配、路径梗阻、风险难控三大痛点,绵竹市委组织部一方面全覆盖摸排了本地职业院校青年群体基数,动态建立起青年人才信息库。另一方面,以需求为导向,梳理并对外发布青年人才入乡助振兴项目清单,涵盖高山林下种植、户外运动、白酒产业和文旅产业等。

“相比于‘空降兵’,我们更需要的是‘种子选手’。”绵竹市组织部人才股股长王天翔介绍,为了支持青年人才下乡,目前已协调有关部门开通了学校到文永村的专属公交车,通过“青年创意+闲置资源”的深度融合,已初步形成“村集体和乡贤出场地,院校出人才和技术,政府出扶持政策及提供保障”的协同机制,让沉睡资产转化为发展动能。青研学堂依托闲置空间建成后,已接待研学学子5批逾600人次,直接带动村民增收近万元;闲置咖啡屋改造升级后,将利用本地百亩桃园滞销果近10吨研发销售特色甜品,实现“变废为宝”的价值转化,让乡村闲置资源与青年创意形成共振。

校地协同赋能乡村振兴 “双向奔赴”的产教融合新范式

在九龙镇,青年人才下乡已有生动实践。早在2022年,九龙镇就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空中乘务学院开启合作,共建国家乡村振兴计划教育实践基地,为九龙镇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7.jpg

合作中,中飞院空中乘务学院通过专业礼仪培训助力九龙镇乡土人才培养,推动旅游服务从“标准化”迈向“品质化”。用镜头定格九龙山水之美,呈现九龙生态资源,助力天府旅游名县创建。连续三年,中飞院空中乘务学院组建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九龙镇少年宫为基地,开设独具特色的航空航天实践课程,将航空航天知识融入乡村课堂,惠及千余名儿童,为乡村振兴注入“智”“体”双驱的持续动能。截至目前,学院已为九龙镇培训礼仪人员260余人次,协助完成3场重大节庆服务保障,并积极参与九龙镇文旅项目策划,推荐文旅资源,将高校人才资源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活力。2024年,九龙镇旅游收入突破9600万元。

8.jpg

今年7月初,绵竹市乡村人才振兴校地合作揭牌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空中乘务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九龙镇正式开营,“小客舱·大视界”科普基地与国际中文教育实习基地也在此正式揭牌,这意味着,中飞院与九龙镇的校地合作将更进一步,双方也将更深入地推进高校智力资源与乡村实践深度耦合。

9.jpg

乡村振兴需要青年的汗水和智慧,青年需要乡村大地的广阔发展舞台。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将绘出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绵竹不仅鼓励青年入乡,还要让青年留得住、干得好、有奔头,让“青年力”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标签。

青来万物生。实现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绵竹的探索还在继续……


编辑:肖雪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20 www.zljnews.cn 自流井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

地址:自贡市自流井区丹桂北大街288号 电话:86-0813-8109460 Email:2169130836@qq.com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72 蜀ICP备2020036881号-1 网监备案号:自公网监5103000063

涉本网站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

涉未成年人投诉举报电话:0813-8109460 电子邮箱:2169130836@qq.com | 涉互联网算法推荐专项举报渠道

涉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13-8109460 | 涉企举报专区

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0813-2988060 电子邮箱:zgsscjgjyjk@163.com

技术支持:自贡融合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