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药的是机器人,煎药的是流水线……当“本草纲目”遇上“智改数转”,这效率,熬了几千年中药的老祖宗恐怕都得写个“服气”!而这样的画面,只是成都高新区众多智能工厂里的日常。
7月15日的《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四川首批认定104家智能工厂。盘一盘入选名单,我们惊讶地发现——四川工业智造“最强王者”里,有12家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成都高新区,入选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居全省区(市)县第一!
那么问题来了:为啥又是成都高新?
答案就藏在“真金白银”和“硬核技术”的双重驱动里。
企业搞智能化改造,最头疼啥?成本高、周期长!高新区直接甩出“政策大礼包”——
5000万元“数智券”发到“手软”,鼓励淘汰旧设备、购进机器人。“智造贷”金融服务紧随其后,从硬件升级到软件投入,最高覆盖80%-100%的成本。
更给力的是,建设智能工厂最高补贴可达1000万元,冲击全球顶级“灯塔工厂”“零碳工厂”的,按照“一事一议”最高获得1亿元超级支持。
目前,高新区已兑现支持资金1.02亿元,直接撬动了企业54.3亿元的投入——瞧这杠杆效应,杠杠的!
当然,光有钱还不够,技术底座也必须“硬核”。
高新区搭建了制造业“智改数转”公共服务平台,“请”来了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R1当“智慧大脑”,为企业提供现成的解决方案模板,大大降低了转型门槛。
这套“组合拳”打下去,效果立竿见影:成都高新规上企业中,超过一半(56.7%)已经完成了数字化华丽变身,累计培育2家工信部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12家省级先进智能工厂、16家市级智能工厂和29家数字化车间。更直观的是效益:建成的智能工厂生产效率平均飙升50%,运营成本则直降30%。
——这“一升一降”,就是实打实的竞争力!智造“尖兵”全川第一,没毛病!
编辑:肖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