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5年9月3日,在举国欢庆抗战胜利的氛围中,《新华日报》刊载了毛泽东的题词:“庆祝抗日胜利 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202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一场举世瞩目的大阅兵,将带着亿万中华儿女,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一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
一场阅兵式,也是一部行进的宣言书。宣示着勿忘国耻的民族精神,也燃起“我辈自强”的时代决心。

80年胜利相聚,我们见证一场什么样的巨变?
14年抗战的英勇豪迈,胜利80年的自强不息,在响彻长安街的铿锵步履背后,我们走过了一条攻坚克难的风雨自强路,更走出一条继往开来的伟大复兴路。
通过阅兵,我们看见当代中国的军容军威。在“9·3”阅兵正式登场前,3次综合演练透露出的画面,已经把人们的期待值拉满,“军迷变军盲”的话题更是迅速成为网络热梗。这次阅兵,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大,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部分陆海空基战略重器、高超精打、无人和反无人装备也将第一次对外展示,是我军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战力、战略威慑实力的集中展示。意志坚定、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无疑是我国和平稳定发展环境的最强保障。有足够的能力御敌于国门之外,也是对14年抗战历史的最好告慰。
通过阅兵,我们看见民族气节的薪火传承。此次阅兵的参阅部队,大多从具有抗战部队血脉的单位中抽组,涵盖了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华南游击队等抗战主力,充分反映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反映红色基因的历史传承。与此同时,从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到自信昂扬的当代青年,他们以纪念抗战胜利的名义相聚天安门广场,本身就在书写着一部不断裂的民族自强史。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捐弃前嫌的大团结,共同铸成了抗击日寇的钢铁长城。阅兵现场的空前盛况,也再次向世人昭示,胜利属于全体中华儿女。
通过阅兵,我们看见团结合作的国际力量。法西斯主义作为对全人类的威胁,最终在世界人民的大团结面前走向失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彰显了国与国之间、世界人民之间在抗击共同威胁时所能迸发的合作伟力。本次阅兵,20余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一些国家议长、政府副总理、高级别代表、国际组织负责人、前政要,将共同登上天安门城楼,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同仇敌忾,凝聚起国与国之间经久不衰的坚韧友谊与发展路上的守望相助。

80年山河巨变,我们看见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铿锵步履不停,铮铮誓言不变。习近平总书记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高度概括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时光流转80载,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坚持正确抗战史观,才能守护来之不易的成果,才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这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
我们看见了中流砥柱的凝聚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九一八事变后,是中国共产党率先倡导建立并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1935年8月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草拟了著名的《八一宣言》,不久公开发表,明确主张停止内战,“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喊醒国人;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随后,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不仅开辟了敌后战场,且在反抗外来侵略中一直是最坚决最勇敢的力量,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人民开始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共产党人的精神伟力,也为之后80年山河巨变指引方向。
我们看见了民族精神的战斗力。“从前只是一大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七七事变两周年纪念日时,朱自清曾这样回忆那段历史。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打出的是中国人民的精气神,也为人类战争史书写了壮阔篇章。1936年8月2日,年仅31岁的赵一曼英勇就义前,给儿子写下绝笔:“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1937年冬,100余人的“川西北青年请缨杀敌队”临行时,王建堂父亲托人为儿子送上一面“死”字旗,“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分上尽忠”。“川军”,一度被认为是装备落后、缺粮少弹、草鞋单衣的“杂牌军”,却参加了中国战场抗击日军的28个大型会战、战役,守卫了全部前线战场五分之一的国土。“无川不成军”,但“川军”其实还有个名字,叫母亲、叫父亲、叫儿子、叫女儿……叫人民。
我们看见了守望正义的感召力。1938年5月,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等不切实际的想法,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论持久战》,指出这场战争虽然我方有敌强我弱的劣势,但有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的优势,优势可以抵消劣势,最终取得胜利。历史印证了这个判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守望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国人民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也是正义的胜利,和平的胜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任历史车轮如何向前,这些精神信念,都是指引我们走正道、行大义的明灯。

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世界图景惊涛骇浪。尽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已80周年,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但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站在全球治理新的十字路口,9月1日,“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同各国一道,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倡议,是中国力量的铁骨柔情。它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一脉相承,关联着历史,勾连着当下与未来,也串联着世界,让前方挑战,变成重塑契机。它展示了中国力量的柔情与硬核,也流露出对世界和平信念守护的坚若磐石。在经纬纵横的队列里,在“复制粘贴”的阅兵步伐里,中国力量是铁,是钢,展示着国际担当。
这步伐,践行全球治理观的和而不同。世界文明百花齐放,绽放于蓝色星球,编织文明锦绣。交流为桥、互鉴为舟,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中国矢志不渝,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不同社会制度与发展阶段的国家,在相遇相知中和鸣共生。
这呼声,凝聚美美与共的普惠共赢。铿锵足音,不仅是国防实力,更让世界看见,中国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践行多边主义、注重行动导向。坚持拆墙不筑墙、融合不脱钩,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发展。不移公平正义之心、不坠互利共赢之志,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这洪流,守护世界和平的天下大同。从“钢铁洪流”到“科技方阵”,铿锵步伐,踩出复兴的鼓点,响彻和平之音:中国人民愿携手世界各国人民,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勇担大义,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坚定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与人类文明的浪潮同频共进,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用铁血柔情写下中国承诺。
今天,当《义勇军进行曲》的雄壮旋律又一次响起,我们内心深处喷涌出的豪迈与激情,串联起80年的沧海桑田,胜利荣光之下,我们将继续前进、前进、前进进!
本期话题
你最期待看到阅兵式的哪个环节?评论区聊聊~
撰文/ 成博 刘志杰 边钰
编辑:龚紫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