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年8月30日,四川夹江的深山壑谷之中,909基地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中国第一度核电从陆上模式堆发出。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拨通周恩来总理电话时,声音微微颤抖,却仍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激动。
最磅礴的巨变,诞生于最沉默的深谷。夹江的独特魅力,在于耳听江风穿过百丈烟囱的呜鸣,便能触摸到一个民族“于至险处铸重器,在烟火中见风华”的精神密码。

从绝密山沟到研学地标,昔日代号为“西南水电研究所”的909基地,正以工业旅游研学基地的新身份重获新生。
2025年,这座“中国核动力工程的摇篮”入选四川省“工业科技”工业匠心研学线路,成为乐山市唯一获“行读四川”品牌授权的研学旅游基地。游客可参观按1:1还原的核潜艇主控室,并在木制打造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原型机模型”前,感受“用硬纸板造大国重器”的艰辛历程。
研学营地 图据乐山发布
交通升级更激活了红色地标的可触达性。2025年3月开通的2A路公交,串联起909基地与夹江县城,12公里公交线路设19个站点,1元票价即可直达核工业展览馆。一位界牌镇居民感叹:“以前在大货车车流中穿行危险,现在从广场上车,安全又便捷!”
夹江博物馆新馆的“六张名片”展厅,更将核工业精神深深镌刻进城市基因。“佛、堰、纸、茶、瓷、核”六大主题中,彭士禄“我是单回路运行”的手稿,与千佛岩唐代造像并列陈列——前者象征自力更生的铮铮脊梁,后者承载开放包容的千年胸怀,共同注解着“天府水密码”的深厚意蕴。

当核工业遗产遇上千年纸乡非遗,碰撞出全国独有的研学体验。近年来,夹江正以深厚文化底蕴为支点,撬动研学旅行产业的蓬勃兴起——从单一的非遗项目体验,拓展到“核工业探秘+古水利传承+非遗匠心+茶文化品鉴”的多维主题矩阵。
距909基地15公里的夹江县马村镇,“大千纸故里”园区内,游客可身着汉服祭拜蔡伦,亲手捞制国家级非遗夹江竹纸,再用自造的纸拓印年画。这种“上午造核潜艇模型,下午做桑皮纸”的一日行程,被家长们亲切地称为“最硬核的文武双修”。
夹江年画是夹江县特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地方特色鲜明。它始于明代初期,至清代达到鼎盛。2008年,夹江年画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夹江年画中,秦良玉是唯一的女性门神形象,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明末杰出女将军,她的生平事迹在民间广为流传,英雄形象家喻户晓。她是历史上唯一作为王朝名将被正史记载的巾帼英雄,更是四川百姓心中驱邪避灾、护家镇院的武门神。
夹江年画 图据乐山文旅
与其他门神不同,秦良玉的形象采用五头身比例,身躯未刻意塑造得如男性门神般高大威猛,保留了女性体型的秀美特征。这一形象未借鉴戏曲脸谱,而是运用中国传统线描技法,显得更为儒雅温和。在色彩表现上,夹江年画不追求写实,注重装饰性,用色古朴淡雅,不同于其他年画的鲜艳夺目。
夹江年画的传承,离不开当地女性的智慧与付出。国家级非遗夹江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杨继容,自1984年起便投身年画制作工艺学习,如今更担任夹江年画“熔彩堂”妇女创业互助基地负责人,让这项古老艺术后继有人。
夹江县不仅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坐拥著名的东风堰—千佛岩景区。这里的摩崖造像始凿于隋朝开皇年间,兴盛于唐代,略早于乐山大佛,现存共162窟2470尊佛像。
图据东风堰—千佛岩景区
青山绿水环绕的夹江,也成为“中国核动力工程摇篮”的自然底色。青衣江与东风堰的浪漫协奏,为核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诗意的舞台。湍急江水在此被丹霞崖壁收束成“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壮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自清朝康熙元年(1662年)流淌至今,于千佛岩摩崖石刻群下蜿蜒穿行。
山河作证,重器长歌。55年前,青衣江的浪花曾托起中国首度核电的曙光;今日,同一条江的江水倒映着千佛岩的禅意、东风堰的智慧、纸乡的墨香与核动力的蓝光,古今交汇,生生不息。
本期话题
去夹江旅行,你心动了吗?评论区聊聊~
撰文/边雪
编辑:龚紫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