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大家好!我是封面新闻记者罗石芊。 前段时间在西昌,我去探访了“全球最大的蟑螂养殖基地”,当时我试着吃了一只活的,结果被千万网友戏称为“封面蟑螂姐”。不过,这儿我得再跟大家说清楚,我吃的可不是家里那种害虫德国小蠊,而是住着星空房、吃着奶粉长大的美洲大蠊。 其实,真相往往就是这样,不亲自去体验、去丈量,很难真正看明白。今天我想讲的,是另一些发生在凉山的故事。这一
2025-08-06 16:32
四川观察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我的镜头在一次采访中,摔成了这副模样。去年9月,在海拔3260米的大山深处,我的相机重重的摔在地上。那天和我一样狼狈的还有两名00后大学生。 时间回溯到2024年初,我来到了大熊猫国家公园进行采访报道,这里位于成都市大邑县的大蒜坪管护站。这里的站长叫庞明建。1993年从新疆退伍的庞明建回到老家大邑,开始从事林业及大熊猫保护工作,这一干就是32年。庞明建也从
2025-08-06 16:31
四川观察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大家好,我是封面新闻记者杜江茜。此刻,再次站上“好记者讲好故事”的舞台,时间的力量正扑面而来。 在这里,我讲述过灾难后最深切的怀念;也分享过全乡村民爬上贡嘎雪山拾捡垃圾的守护;我诉说过大熊猫国家公园核心区里的传承;也呈现过蜀道翠云,两千年见树如面的绵延。 主题报道、生态人文、突发现场……作为一名年轻的新闻人,很庆幸,自己能够身处大时代,时有新讲述。 但不知大
2025-08-06 16:31
四川观察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我是古蔺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陈霜月,今天,我带来的“道具”有点特别。它不是话筒,也不是摄像机,而是一粒盐,是一位老人用布满裂口的手,在一个酸菜坛上一点点刮下的盐霜。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我们追逐着“10万+”、热搜榜。而这粒盐,微小、沉默,甚至沾着泥土。有人会问:这样的“盐粒”,值得记者翻山越岭,值得镜头长时间地凝视吗? 2024年,我们中心拍摄《我的家乡是古蔺
2025-08-06 16:30
四川观察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我是四川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李佳。常有人好奇问我:“你这小个子,是怎么在采访中啃下那些硬骨头的?”今天,我想用两根“针”的故事来回答——一根绣花针,走向世界;一根银针,扎根乡土。而我的武器,是话筒和一颗“死磕”的心。 2023年,当我看到意大利芬迪专柜标价18.8万的彝绣手袋时,绝不会想到它的创作者是来自四川大凉山的阿西巫之莫,一位连普通话都说不利索的彝族阿妈。
2025-08-06 16:30
四川观察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我是胡雅琼,一个在四川广播电视台搬了十六年“砖”的“老记者”。如今媒体融合赛道风驰电掣,“年轻”似乎成为了通关密码。中年记者,真的不行了?我,一名即将迈入40的老记者想说:岁月淬炼的新闻素养与洞察力,正是刺穿信息茧房的利刃!只要转变思维,我们这些老记者,照样能破译顶级流量算法。今天,就分享我如何将“年龄焦虑”熬成滚烫的“破圈高汤”。 2024年,我加入了我们
2025-08-06 16:28
四川观察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今天的故事,我想从一个我心中的“未解之谜”说起。 2004年刚工作一年的我第一次去三星堆,在青铜馆一楼的大厅里看到了两块近似方形的大石头,这两块石头分别有一个面被打磨的光滑如镜,其中一块还有深深的刻槽,这是明显的切割痕迹。讲解员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我记忆犹新:“几千年前的古蜀先民,用何种工具、何种智慧,能将这么大一块石头切割打磨得如此精密?这,可能永远是个谜了
2025-08-06 16:22
四川观察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大家好!我是四川广播电视台雅安记者站的记者邓婕。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在山野间的追寻,以及那些曾让我“腿软气喘”和“尖叫连连”的故事——它们共同谱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乐章。 追寻,始于去年初的汉源县古路村。当这个“云端村落”因峡谷风光而爆火出圈时,我和团队却在思考:这波“流量洪峰”,还将为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带来什么? 于是,我走进了古路村,浓郁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2025-08-06 16:21
四川观察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这是一枚穿孔的橡果,它记录着距今约8万~6万年前古人类的智慧——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感受到了滚烫的“历史体温”。 这枚橡果发现于去年获评“2023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和今年获评“2024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资阳濛溪河遗址。为了能够前往现场报道,我们市级媒体经历了1300多天的等待、碰壁和绝地反击。今天,我要讲述的,就是一场关于地方媒体人在困境中坚持与坚
2025-08-06 16:20
四川观察特殊情况可推迟到七周岁入学建立学生考勤制度 不得随意转学 休学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 近日 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 四川省教育厅牵头拟制了 《四川省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征求意见稿)》 (以下简称《细则》) 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点击图片查看公告原文↓ 入学与注册: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就近入学“全省中小学各学段招生实行计划管理。”《细则》明确,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
2025-08-06 10:07
近日, 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红洞桥村发生一起大规模山体滑坡,因隐患发现及时,专业力量研判精准,群众转移坚决果断,最终实现117人成功避险。 7月19日晚,泸州叙永县部分区域迎来一轮降雨过程,地灾防治人员迅速开展隐患排查。7月22日早晨,大石镇红洞桥村12社社长杨胜录在白云寺附近发现一处地面开裂。 泸州市叙永县大石镇红洞桥村12社社长 杨胜录:看到坝子和路面开裂必须要汇报,汇报了之后村上就喊我们继
2025-08-06 10:05
“指尖触摸陶土的温润,心头更悟透了党建引领文化传承的深意!”一位学员在荣县亲手体验土陶拉坯后感慨。连日来,自流井区在区委党校举办2025年“两新”党组织示范培训班。全区“两新”党组织书记、民营企业家、基层党员骨干和党建指导员共35人参加培训。 创新模式,精准滴灌本次培训打破常规,采用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模式,力求全方位、多维度提升学员综合素养。 线上理论深植根,云端赋能邀请专家教授围绕深入学习
2025-08-06 10:04
“三星堆面具震动!速接成都来电!”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即将开幕,新华社Show Me China栏目献上一首英文说唱《成都来电》,中外歌手来到成都新都区的竞赛场馆和文旅打卡点“斗歌斗舞”,点燃了这场全球体育盛会的激情序幕,让你提前领略世运会多元运动项目的独特魅力。这不仅仅是一首歌、一段影像,更是一封以运动为名、用蓉城烟火气书写的动感邀请函!《成都来电》MV“一镜穿越”创意拉满,小编为您提供动图
2025-08-06 09:52
8月5日,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在此举行,以创新的形式介绍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情况。这场新闻发布会打破传统模式,通过沉浸式表演环节为传统文化传播注入新活力。 ▲“名师高徒”青年演员成长计划师徒亮相 发布会现场,新增了一个特别环节,5对川剧名家名师和优秀青年演员师徒代表联袂登场,成为最大亮点。在名师名家对青年演员进行推介后,青年演员们即兴表演了经典川剧选段。清亮的唱腔、精准的身
2025-08-06 09:39
四川发布成都的午后,成都天仁南街小游园的青草味儿升腾着扑入鼻腔,15时左右,草坪上的人影开始奔跑穿梭。飞盘倏地从年轻人们的手中飞出,带着“呼”的细长嘶鸣,直切进林子深处。 这一幕发生在8月4日的成都,距离成都世运会掷准飞盘(Disc Golf)正式开赛仅剩4日。来自澳大利亚的4位掷准飞盘队队员和他们的教练,在成都和广东飞盘俱乐部成员们的陪伴下,正进行着一场跨越季节与国界的特殊世运会赛前“热身”。
2025-08-06 09:37
红星新闻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2025-08-06 09:35
巴中市融媒体中心8月3日上午,成都世运村正式开村当天,一位刚刚入住的外国运动员走进世运村“成都礼物”展销场景,在闲逛中对带有浓郁成都元素的冰箱贴表现出极大兴趣。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见状,便主动推荐了两款特色产品:一款融合中国书法文化的成都书法文字冰箱贴,另一款则是包含成都著名景点元素的地图冰箱贴。外国运动员对这两款兼具文化内涵与纪念意义的商品十分喜爱,当即决定购入,最终通过Visa信用卡支付84元人民币完成交易,成
2025-08-06 09:34
四川观察两河口镇两河村高山蔬菜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一隅。 盛夏的朝天区曾家山,云雾缭绕,30万亩高山蔬菜铺展成绿色画卷。菜农们忙着采收的辣椒、甘蓝等蔬菜正通过冷链车发往重庆、成都等地。这忙碌的背后,是朝天区紧扣“稳面、提质、创牌、增效”的发展思路,通过建基地、强科技、兴加工、创品牌、促销售、重融合,构建起完整的高山蔬菜产业生态,最终让曾家山高山蔬菜成为了富民强区的“金名片”。 科技“造血” 让好品种扎根
2025-08-06 09:34
广元市融媒体中心今年以来,达州市达川区加快推进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园建设,首批智能农机“出海”敲开国际市场大门,新签约企业加速入驻装修,园区呈现蓬勃发展良好态势。 在园区内的铁牛云智(四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企业负责人正陪同加拿大客户验收团队代表,对即将发往该国的AI行株间除草机器人进行最后一轮验收。 即将发往加拿大的AI行株间除草机器人。 “我们这款机器人,通过AI和模型去识别蔬菜和杂草,
2025-08-06 09:33
达州融媒您的浏览器不支持 video 标签。 在四川南充西充县莲池镇天兴桥村,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因为一群“不务正业”的人和一群流浪动物,悄然上演了一场乡村振兴的“奇迹”。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业者,却用镜头记录爱与责任,用流量创造价值与希望。这个被称作“老疯杨”的团队,从最初的流浪动物救助出发,逐步走出了一条“公益+产业+直播+宠物”的四维融合之路,不仅治愈了无数网友的心灵,也为乡村带来了前所未
2025-08-06 09:31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